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遗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价值研究 2020-06-01

    非遗元素与现代产品融合,助力品牌打造更具独特性的产品内容,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化、中国化的品牌形象,培养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与积极性。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沉淀而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同时也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了独特化的品牌标识支持,使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参考。本文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利用非遗元素来建设品牌形象,将在明确品牌"非遗"元素应用价值的基础上

  • 探索茶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影响 2020-06-01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互联网的发展让年轻人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也决定了如今年轻人的生活中充斥了非常多的新鲜元素,传统的茶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展开分析,并提出在茶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探索茶文化背景下非遗保护的路径。

  •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非遗旅游促进侗族汉语普及和文化凝聚、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农业示范区建设。

  •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深度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价值,可以增加国民的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游客感知视角来探讨西安市非遗的旅游深度开发,以期对西安市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 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2020-06-01

    在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和文化话语中,"乡村"常被视为现代性的"他者",是被动的、有待自上而下的努力去拯救的地方,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一般简称为"非遗")在内的文化传统往往被无视或低估。上述观念应该予以修正。北京近郊高碑店村的个案展现了一个失去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积极利用非遗来谋求自身发展的主动实践历程。对驱动其开发非遗以实现振兴的动机、方法和行动主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是更根本性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社区为主体来驱动非遗开发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并注重如下原则的重要性:(1)由社区驱动的内在发展动机;(2)以社区自身文化传统为基础;(3)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参与;(4)社区受益。这一模式对于当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启示意义:只有充分尊重并发挥乡村具有的主体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

  • 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 影像记录中的“技—忆”留存 ——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综述片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的重要要素;而传承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三个文献片和一个综述片的制作。这些作品具有地方性与历史性并存、学术性与完整性并行、艺术性与原生性并举等显著特征。通过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的影像记录,使传承人的珍贵"技—忆"得以长久留存,有助于其多样性传承和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以鄂温克族现状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以化人的特点,充分体现着先辈在劳动生产中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当时有其独特的实用性,但时至今日,非遗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需要具有各民族特点的文化生态。鄂温克民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但受迁徙和一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鄂温克民族一些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