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湘西侗寨民族传统“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策略构建 2020-06-01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地处湘西的偏远地区,较好地保存了侗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之为无形遗产,其包含的种类繁多,其中非遗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原始的舞蹈文化已经无法传承,最后将会濒临灭绝。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侗寨民族传统"非遗"舞蹈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 非遗舞蹈论(下) 2020-06-01

    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最基本矛盾,就是非遗性、非遗间性与"再创造"之间的矛盾。非遗性与"再创造"之间的矛盾是基础性的,舞蹈的非遗间性则构成了对非遗性与"再创造"的限制与平衡。中国在非遗舞蹈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上的特殊性,是因中国历史、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殊性,以及非遗舞蹈的自身历史所形成的非遗性、非遗间性与"再创造"的矛盾统一的特殊性而造成的。中国在非遗舞蹈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上采取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政策和措施",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特殊性的需要。对非遗舞蹈进行形态上的审美化,场域上的多元化和内容上的健康化,正是舞蹈作为非遗基本矛盾的中国当代化的统一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舞蹈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 2020-06-0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物产比较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据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普查统计,"非遗"资源项目共达到3000多个,且类别比较齐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所有的十个门类。这些历史遗产充分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的聪明与智慧,呈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多样性。

  • 非遗视野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2020-06-01

    临县伞头秧歌是广泛流传在山西临县、柳林、方山等吕梁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受到普遍关注。而当下临县伞头秧歌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危机,亟需保护。因此,本文从非遗的视角出发,对作为非遗的临县伞头秧歌进行文化生态学研究,揭示文化生态对其源起和发展的影响,为当下临县伞头秧歌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行的策略和路径。

  •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动漫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动漫人才培养的渠道,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灌输到青少年当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而动漫人才培养过程中注入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养分则可拓宽动漫行业的创作领域。两者的结合将实现非遗与动漫双向共赢。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 ——以云南壮族《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中小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习教育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缺乏重视、非遗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以及学生缺乏音乐类非遗方面的实践等原因,导致中小学音乐类非遗传承效果不佳,出现了严重的瓶颈问题。以云南壮族《坡芽歌书》在中小学传承的现状为例,对这些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文化类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完善民族地区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相对应的措施,以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非遗”口述史客观性问题再认识* 2020-06-01

    口述史应用于非遗领域有其必要性,但非遗口述史的客观性问题一直都是口述史学界无法逃避且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田野调查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口述史学是一个伪装成学科的部类或具备部类特征的综合学科,非遗口述史学是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和口述史学为基础的学科系统,因而对其客观性问题的探讨必须置于更广阔的跨学科研究背景之下。此外,这一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其尚未实现明确的学科化,而是正处于新旧研究共存的转型期。因此,本文提出非遗口述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以期推动非遗口述史学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的更新。

  • 基于非遗和可拓语义的服务产品设计 2020-06-01

    针对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对非遗源文化隐性知识表征与转换方法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遗与可拓语义的产品创意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源文化,提取其中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建立其可拓语义表征模型,从而得到文化特征与非遗的量化关系;计算文化特征的可拓设计空间,并运用图解思维将其转化为图解语义,通过可拓变换得到特定非遗元素的核心图解语义集,并构建其可拓图形元素库,为设计实践提供基础素材。以电动车充电服务设施的造型设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显示运用可拓语义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非遗元素的提取和利用,为非遗创意产品造型设计提供设计方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