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以代表作名录中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措施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实践而具有其活态性。这种活态性决定了非遗保护必须具备过程性的特点。基于此,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了范式转换,其中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即是一个包含九个环节的工作框架。为了理解这一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作,文章选取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类的非遗项目的申报书,通过分析其中列举的保护措施,说明以"社区参与"为原则的过程性保护对于活态遗产存续力的重要性。

  • 河南信阳:百余人同台秀风采 太极拳展演迎新年 2020-06-01

    秀太极传承非遗,展风采喜迎新年。2021年1月10日上午,河南省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太极拳展演活动,十余个太极拳节目精彩连连,百余位参演人员共秀非遗风采。前不久,太极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文化自信振奋人心。此次太极拳展演承办单位负责人黄希锐向记者介绍,信阳市太极拳爱好者有近10万人,涵盖老中青三代,来自市区的十多个太极拳辅导站100余名太极拳传承人、爱好者参加展演。

  • 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与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大众长期以来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其中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与人文底蕴,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无法比拟的经营实力与优势资源,从非遗项目的传承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自身重要的承载作用。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意义与优势认识,从而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具体策略。

  •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当前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非遗活态传承或者从活态传承的角度观照产品设计创新都非常适宜。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失衡、地域文化与传统观念过度剥离、产品内涵的单向传递导致文化"代入感"的下降是当前非遗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守非遗定位和提升非遗活力两条原则出发,本文以夹角江年画为例提出保护技艺"原生态"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讲究良好形式与关注非物质性内涵并重、从单个非遗视角转向多元文化视角、从单向"诉说"转向双向"交流"的设计对策。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非遗跨境电商推广与运营模式研究——以道明竹编为例 2020-06-01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都应突破既有模式,走自主创新之路,而非单纯依靠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本文以四川道明竹编为例,通过论述道明竹编的发展现状,对影响道明竹编对外推广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构建四川非遗跨境电商推广与运营模式的新思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推广。

  • 顺德杏坛高赞村非遗项目八音锣鼓调查研究 2020-06-01

    素有"民间交响乐"之称的八音锣鼓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传承着独具岭南特色的音乐文化。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高赞八音锣鼓为研究个案,对八音锣鼓传承人梁健德老师进行采访,同时结合八音锣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传承模式进行田野调查。本文旨在探析八音锣鼓的风格特质及传承状况,为八音锣鼓这项具有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寻找新的生存姿态。

  • 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保护利用情况调研 2020-06-01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非遗项目,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传统工艺因为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通过对传统工艺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找出发展的瓶颈,探索发展的出路.

  • 探析“非遗”的开发和保护 ——以永济背冰亮膘为例 2020-06-01

    背冰亮膘在2006年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非遗是运城市永济市长旺村和芮城县匼河村世代传承着的活动,黄河汉子在每年社火和二月初庙会中身着短裤,头系纱巾,腰系兽皮,背着从黄河里打捞的冰块,主要展演于当地的社火和庙会两种场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