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旅游产品体验设计研究 2020-06-01

    目的在对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的前提下,需要对"非遗"相关产品进行创新,并且结合政策更好地利用非遗的技术与产品,将旅游产品与非遗的创新相结合,通过分析当下旅游群体的特征、旅游行为与消费需求,进行合理的产品体验设计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法收集旅游消费者需求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现代旅游产品体验设计现状与消费者在个性化、交互体验与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非遗"创新与旅游产品体验设计方法。结论根据消费者需求和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设立"非遗"主题明确且地理位置统一的游览区域;二是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使消费者在学习与参观"非遗"项目的同时能够融入其中,获得参与感,得到更良好的体验;三是需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将其与非遗的创新与传播相结合,在旅游体验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与智能化工具;四是要做好旅游产品的后期推广,将"非遗"衍生品功能性提高,使其自然地融入现代生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标准研究”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政治策略,在理念上具有超越国家和民族、以追求人类普世性价值认同为目的的特点,同时它又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亦即文明的不同个性。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构成了非遗保护实践的复杂面貌:一方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层面,从文化相对主义出发,人们不断地强调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突出社区、群体与个人(GGI)在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性话语权,避免本真性这类容易造成族群和文化冲突的词语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又不得不将非遗分类、保护手段等的界定放权给各签约国的政府机构,由其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非遗保护的中国标准研究,正是针对第二层面即政府的工作需求而言的。

  • “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遗是体现各少数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少数民族非遗备受瞩目,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但在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非遗普遍面临生存环境萎缩、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结构性困境,而且在所谓的生产性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传承主体被边缘化、片面迎合市场需要、非遗的本真性被破坏等不良现象。如何让那些优秀的非遗在新的时代环境和土壤里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非遗公开课”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案例研究与思考 2020-06-01

    近些年,互联网教学掀起热潮,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形式也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因此在互联网的新潮流下,更多的教师们都化身为"网络主播",在各大网络直播软件中"各显神通"。本文通过扬州电视台创办的"非遗公开课"中扬州评话、扬州清曲两堂课为研究对象,以扬州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导线,对互联网教学的繁荣发展进行剖析。在研究"非遗公开课"教学案例的同时,对互联网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

  • 非遗文化视域下高职扩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学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培养扩招学生创新能力。学院把非遗文化引入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程改革、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二课堂、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效结合,重视本地区区域文化的影响,突出非遗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校园中发掘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 地方高校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崇州市为例 2020-06-01

    高校除了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的职能之外,也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责任。目前中国社会及公众都十分重视物质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而地方高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崇州市为例,对地方高校对文化遗 产的额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机制记性分析与研究。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的策略——以英石假山盆景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呈现地域性特色的创新成果,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其中,英石假山盆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造型生动,享有较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对其创新与开发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以英石假山盆景为例,分析"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 非遗项目“糖画”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2020-06-01

    糖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但现今糖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非遗文化产品受众面小、售卖地域受区域文化影响、宣传渠道少、人工成本高等。本文从糖画的现状出发,分析传统糖画营销策略的缺陷,对出现的相应问题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来振兴糖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