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档案资源建设探析 2020-06-01

    首先对比了中、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概念,梳理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制度及建档保护要求;最后分析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及相关建档工作,对我国非遗保护及档案建设有一定启发。

  • 当前民俗博物馆展示与体验方式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浪潮汹涌而来,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并且由于非遗的表现形式较为传统,传统艺人的年龄偏大,传承者人数远远不够等因素影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遭到限制,非遗当中的文化瑰宝极易流失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博物馆越来越重要,在博物馆中陈放着很多价值连城的古董,这代表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民俗博物馆的展示概念设计当中,大众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大数据环境下,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储存和运算方面,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民俗博物馆的展示概念设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 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被正式引入中国的十几年,也恰好是中国城镇化建设急速推进的时期。城镇化让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城乡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也给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的关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从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意义、文化空间、传承群体和受众、精神内涵、产品生产链六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和由此产生的保护困境,并从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汲取经验,以期为促进非遗保护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 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以傩雕工艺为例 2020-06-01

    傩雕工艺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商品化"的特征已日显突出。当前,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如何正确认识"非遗"商品化的原真性保护与创意再造的关系,理解区域文化定位与品牌意识构建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傩雕工艺传承人走出现实困境,使中国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出"非遗"文化应有的价值,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是亟待思考的几个问题。

  • 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 2020-06-01

    当代乡村,非遗的融进推进了乡村文化运行机制的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与崛起,已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支柱;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建构,离不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互补,为完善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注入强劲活力。非遗的氤氲与乡村文化形态的多元呈现,促使非遗元素与乡村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形成深度的融合。通过非遗的深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展拓,即通过非遗品牌打造与文化生态环境的营建、非遗平台建构与文化精英人才的培育、非遗经营运作与文化市场机制的完善、非遗活力传承与文化振兴策略的坚守等方面的努力,非遗的价值方能得到更充分的呈现。

  • 与非遗相关的数据报告 2020-06-01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 《抖音非遗大数据》,抖音3. 《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非遗大数据平台、QQ浏览器、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发布非遗十大门类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目前我国共有1372项非遗项目,共计3145个子项.

  • 数字媒体时代胶东剪纸创新发展及传承思考 2020-06-01

    胶东剪纸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造型具有自身地域特色,同时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富含胶东人民的思想与情怀。数字媒体时代下,胶东剪纸在保留原生态剪纸门类的前提下突破瓶颈,结合时代进行改革创新,融合产业、教育等进行产、学、研多方位发展。以上为其他剪纸类非遗的发展提供技术路线及经验参考。

  •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遗传播与传承路径研究 ——以沁阳《神农传说》为例 2020-06-01

    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神农传说》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效果不佳。文章基于对《神农传说》传播与传承意义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与传承沁阳《神农传说》,要运用纪录片、微课、MTV、广播剧、短视频、系列推送、主题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唤起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强化爱国意识,让《神农传说》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