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应用方向研究——基于传承与传播的关系辨析 2020-06-01

    建档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许多非遗建档实践在传承与传播概念上存在混淆。为了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建档有效地用于非遗传承与保护,本文对档案在音乐类非遗中的应用布局进行了梳理分类。面向音乐类非遗建档应用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四个误区:1)将提高社会认知度视为非遗传承的途径;2)将档案利用环节理解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3)将主流化视为音乐类非遗建档的设计思路;4)将数字化视为集成音乐类非遗档案的风口。并针对上述误区,从音乐类非遗建档的价值定位、工作重点、设计思路和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反思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游客参与、真实性感知与非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成为旅游品质化开发的优势资源。然而,为获取旅游价值而对非遗文化创造性地进行舞台化、商品化营销设计,将使其面临"真实性"问题。从旅游者主观体验的视角,分析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真实性感知与非遗文化旅游价值关系,认为真实性是非遗文化旅游价值的重要来源。游客参与是非遗文化旅游产品"活态"呈现的关键要素,包含信息搜寻、信息共享、责任行为和人际互动四个维度,以此构建游客参与、真实性感知与非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永春纸织画非遗旅游产品开发项目为例进行验证,并提出非遗文化旅游产品价值提升路径。

  • 长江流域民歌非遗代表项目的地理分布* 2020-06-01

    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宣布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多年的推进,现已先后批准并公布了四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以长江流域298项民歌非遗代表项目为对象,运用分区统计、专题图呈现的方法对长江流域青藏、滇黔、巴蜀、荆楚、吴越五大音乐文化区的民歌代表项目之地理分布进行观察。一则客观呈现研究对象的空间现状,二则为相关部门决策及学界的深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传承与重构: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 ——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拓展新的视野与角度;另一方面为中国电影更好地开掘独具民族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具有强文化传播属性的"中国故事"提供一种参照。

  • 非遗·传承·延续:博峪采花节田野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种文化都会面临变迁,这就使得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逐渐被众多专家学者先后提出,尤其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在学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我们可以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理念,借助"非遗"文化活态性保护的经验,实现对舟曲博峪传统采花节的活态保护传承。

  • 国内 2020-06-01

    2021.01.01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2021年元旦,历时四年建设、布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免费向观众开放。西藏非遗博物馆将"和而共美、慈而共享、华而共妙、匠而共艺、乐而共悦、健而共威"六大主题贯穿于九个非遗大项中,并分19个展区展出了藏文历算、藏医药、唐卡、藏纸、藏香、藏戏等50余项适合博物馆静态展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2020-06-01

    最近几年,国内非遗文化旅游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献言献策.

  • 乐山地区非遗项目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是历史的传承,凝聚了古代先辈们的智慧。本文针对乐山地区的非遗网络营销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网络营销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