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基于市场开发与非遗保护双重视野下的苏州缂丝手工艺传承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的推进,苏州缂丝技艺的传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其代际传承的实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活跃的市场为苏州缂丝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潜在的问题也使缂丝的核心技艺正在流失。文章认为,苏州缂丝作为技艺类的世界级非遗项目,核心任务是文化传承,核心价值是“技”和“艺”的统一。以此为根基的非遗保护学术化与市场行为规范化,可以使苏州缂丝手工艺与市场开发之间形成内向和外向的良性互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发展。

  • 2020-06-01

    我是一名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暑假时我参加了非遗传播与传习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徐行草编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是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唐代,徐行草编就已饮誉中外。2008年,徐行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徐行草编历史悠久,但如今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在徐行老镇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当地年轻人甚至也不知道徐行草编。

  • 如何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不仅为文物复制了诸多摹本,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对传统绘画的传承、研究和学习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时,应该以日常临摹任务为中心,加强科技辅助、课题研究、技艺成果的输出和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术故宫"和"活力故宫"的具体践行。

  • “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使命 2020-06-01

    “非遗”的活态传承指的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生长发展环境的整体化,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的有效传承方式。它区别于单一“博物馆”式的留存样本,它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的记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而“非遗”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存和缅怀风俗习惯或是传统技艺,它有着让民族文化延续、发展,以及让“非遗”活在当下的使命。

  • “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研究 2020-06-01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组成内容,具有展现各民族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的作用,受到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通过融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能够使非遗民间舞蹈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实践中,便于继续研究非遗民间舞蹈的内涵与价值,同时也实现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非遗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改进措施,促进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 融入生活 记住乡愁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标志之一就是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和融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学校教育的力量,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中的渗透和融合是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之一。分析在学校教育里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探索结合地方优秀非遗文化,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非遗精神,寻找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非遗文化的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

  • 基于扎根理论的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模式”研究 2020-06-01

    燕京八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了我国皇家宫廷艺术的精髓。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燕京八绝正面临传承断代、后继无人的窘境。本研究运用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2位具有代表性的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揭示了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和原因。研究表明,当前燕京八绝传承存在着学校培养、学徒培养、企业培养以及政府培养四种模式。基于对四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和逻辑关系分析,本研究提炼并构建了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的概念模式。该模式以学艺人(学生/学徒)为核心,职业院校、非遗企业、非遗工作室、地方政府为主体,通过实践主体间的相互协作搭建不同组织主体的互动关系平台,以连通不同组织主体的关系,延伸传承系统的效能,从而为破解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