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多彩端午节展现文化魅力 2020-06-01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此节。对古人而言,“午”通“五”,因此“端午”又常称“瑞五”。随着时代的变迁,瑞午节在民间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逐渐从先秦单一的辞邪活动演变为一种内涵深厚、延续久远、影响广泛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瑞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金石传拓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策略 ——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遗进校园的主要目的是将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宣传工作,达到引导学生传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文章以金石传拓为例,研究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策略。经过大量调研与实践,总结出可供目前大部分美术类非遗项目与高校课程体系融合的普适性方法论。

  • 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分析可知,群众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重视群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实非遗传承工作做好铺垫.在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群众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关系愈发紧密.要想促进非遗传承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分析非遗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展群众文化创新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几个方面的策略.

  • 文旅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手段研究 2020-06-0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如何让非遗在文旅视域下保护和传播?一方面加强文旅视域下非遗保护生态圈培育、立法保障和文旅深度融合的三个层次进行非遗保护;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新语境和新文化的背景下,采用"非遗+多业态"模式,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非遗与社会各个领域的黏合度,激活非遗内在潜能,创新非遗的传播手段。

  • 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的MG动画创作研究 2020-06-01

    本文立足于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结合MG动画形式新颖、受众广等特征,来分析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能与MG动画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传播优势,并以文昌洞经古乐主题MG动画《南韵》为例,阐述洞经古乐非遗文化与MG动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策略,为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非遗视角下广西桂剧的传承发展 2020-06-01

    一、从戏曲进校园探索广西桂剧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之路(一)广西桂剧进高校的意义地方本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具有雄厚的教育教学团队、科研资源平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桂剧传承人传播桂剧、传承桂剧文化的优质平台。开展地方本科高校桂剧教学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将"非遗桂剧传承保护+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模式引入地方本科高校,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的传承发展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 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探讨——以陶瓷非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陶瓷在我国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受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陶瓷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消亡的危险,陶瓷非遗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亟需加强保护。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非遗传承人现状,非遗传承人的从业项目、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在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政府主导、高校加盟、行业参与,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 非遗视角下的生态语保与语保效率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一定程度上是要保护其赖以存的语言。本篇文章探讨了生态语保的内涵和外延,以明确揭示语保的本质、未来走向和具体意义。提出语保的本质在于语言的生态保护,即不仅仅要收集、保存和保护语言数据,而且要保持自然语言的活性,不能眼睁睁地看到一些语言在保护中消亡;不仅要保护尽量完整的语言材料,更要保护语言说话个体及其群体和种群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还要保持说话个体、族群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由此,在未来非遗保护和语保的发展方向上,要关注自身发展的生态性,使得非遗语保朝向生态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