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遗类纪录片摄制中VR虚拟技术的运用研究 ——以《苏韵传承》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被国内影视作品广泛接纳,影视类艺术工作者还积极主动地将"非遗"或者那些还未被纳入"非遗"名录里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融入至影视艺术创作中。本文以苏州昆曲为题材,以摄制非遗纪录片《苏韵传承》为案例,旨在突破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研究运用VR虚拟技术拍摄,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致力于应用更多新型技术方式来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2020-06-01

    福建省是非遗资源大省,目前已有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其中,"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该计划于2011年筹备申报工作,于2012年被正式公布列入。根据申报时的承诺,2020年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收官之年,为了检视这项工作的成效,我们陆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 “非遗”高校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何有效发掘和传承这些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携手地方非遗文化企业共同建设"非遗"校园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推动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为高校自身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一种互惠双赢的有益尝试。本文以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校园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从模型构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与非遗保护企业"协同伙伴""发展共赢"的共建新模式,并介绍了在此模式下取得的教学和实践成果。

  • 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目标定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华夏文明基因的载体,被高度重视,其中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主要项目的武术,是中华"身体文化"的民族记忆。对非遗武术项目的传承意义深远,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瑰宝,高校对非遗武术传承的工作正在拉开帷幕,可到底要传承非遗武术的什么,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是要厘清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在对非遗武术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体系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传承非遗武术的目标:体育、德育、美育,以及人文匠心精神的传承。

  • 在高中阶段音乐课程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策略初探——以川江号子为例 2020-06-01

    在全面深化课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重语境下,增强课程本身对地方、社会的适应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提供了良好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以川江号子为例,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的策略研究,简析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及实施意见。

  • 文创产品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文创产品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创设计前,要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再运用设计手段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文创设计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持活态,要发展就必须先活下来,其次才能进行发展创新。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时,要善于挖掘优秀的非遗文化,推出更多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最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艺术管理视野下雷州葛布织造技艺非遗传承的现状反思 2020-06-01

    2019年广东雷州葛布织造技艺申请非遗的成功离不开申请非遗期间有效的艺术管理,申请非遗成功后,它的传承与发展更需要专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营销手段与实践方法。为此,在雷州葛布织造技艺的非遗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从艺术管理的视角对葛布织造技艺传承的管理的形式、SWOT及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希望能为雷州葛布织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

  •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成功经验及本土化启示 2020-06-01

    英国政府和国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活态保护和传承的特征:引入生态博物馆的管理理念,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公学教育中融入了大量英国本土体育文化,使英国悠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采用分散立法方式的采取不但保护了有形遗产,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同这些遗产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对体育历史遗迹的深度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存在有形可依。英国经验的借鉴意义:应采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加强体育博物馆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博物馆体育文化活起来;经典优秀的体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扩大这些优秀遗产的传承基础;采用分散立法的方式,制定优秀体育非遗项目的单行法规,使这些优秀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注重体育历史文化器物层面的保护,做到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保护的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