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楚釹子:让“花丝镶嵌”从海南自贸港走向全世界 2020-06-01

    她的作品中,我们看见极度专注中创造的世俗之美,古典的尊贵华美一如既往,安然精致的宫廷艺术依旧雍容大气,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融入她血液中的博大创造精神。花丝镶嵌在2008年被列入了非遗名录。直至2014年,"繁花"花丝手包成为APEC国礼之后,花丝镶嵌才又重回大众视线。楚釹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脑海里联想的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类婀娜多姿、尽显古典气质的古风女子,再结合她的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就更加先入为主地认定了。没想到除了我想象中的典雅古风,她的气质中还透露出一种时尚大方和干练自信

  •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推广研究 ——以河北省邢台市高校为例 2020-06-01

    为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以及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双万计划"背景下,邢台地方高校积极开展国家非遗项目梅花拳展演,并将梅花拳纳入体育课堂,形成地方文化传承特色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项目进高校,还有效助推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打下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开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国家非遗邢台梅花拳在邢台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校园推广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 非遗保护视野中南京白局传承及高校培训探索与众筹式经略思考* 2020-06-01

    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发展的大环境下,较多文论都在探讨曲艺的传承问题。有人提出了高校传承模式,有人认为需要强化传承人的社会责任,激发其传承热情,有人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性政令,强化传承力度,有人呼吁政府应投入大量资金等等。纵观当下非遗传承现状研究,尤其针对歌唱性较强的曲艺艺术领域的探讨,纯理论思辨者较多,基于实践探索者较少;呼吁畅想者较多,扎实推进者鲜见。如能脚踏实地立足传承实践,从现状出发,结合良好文化生态及文化产业运行规律探索曲艺传承新模式、新路径,则是值得肯定和扩展的研究领域。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进入 21世纪之后,全国各地均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甘肃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构建数字化保护模式,精心设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不可忽视的是,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工作比东部城市起步晚,目前依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数字化管理体系须待健全,数字化建设内容重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力度不足等,本文将在简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探讨解决对策。

  •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论手工技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开发 2020-06-01

    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内隐性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甚至科学价值。探索手工技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开发是实现对其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融入时代精神价值的文化自觉。本文立足手工技艺非遗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问题诊断,解释非遗融入时下文化生态的困局,提出从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视角

  • “非遗”视阈下湖北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基于"非遗"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传承人申报受阻;传承机制不断完善;传承内容继承与创新并举;传承途径立足实践,多元化传播。研究认为:提升价值认知,在思想上盛开非遗之花;协调内部关系,在合作中盛开非遗之花;紧密结合学校,在教育中盛开非遗之花;走产业化道路,在市场中盛开非遗之花,旨在为武术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非遗传承 歙砚匠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凝集着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是保护传承人。工匠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入人心的荣誉机制,而崇高美好的敬物情怀构成了非遗传承中工匠精神的内核。歙砚,全称歙州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0-06-01

    在"互联网+"背景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型策略,让更多群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参与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