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新媒体环境下非遗叙事的“年轻化”策略 2020-06-01
新媒体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保护,必须重视非遗在新媒体上的叙事表现。新媒介叙事系统相较传统叙事有所变化,非遗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叙事表现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在三个方面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非遗叙事的"年轻化"策略:传承人媒介形象的年轻化;叙事话语的年轻化;媒介叙事载体的年轻化。为此,搜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上的相关叙事案例,从媒介叙事的角度来阐释非遗年轻化形象的建构,并针对现有的媒介叙事情况提出问题与策略。
-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黎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研究 2020-06-01
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宣英译是向世界展示民族历史文化、促进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对海南黎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展开调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海南黎苗族非遗外宣英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非遗文化在新媒体艺术视野下的传承 2020-06-01
现如今,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国家也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逐渐重视起来,希望可以从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来使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在新媒体艺术视野下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真正对传统的媒体形式进行创新,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向.因此,在本文中就将围绕新媒体艺术视野下,非遗文化的传承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及营销策略探究 2020-06-01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论述国外非遗产业化经营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非遗产业化的重要性及其产业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及营销策略。
-
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20-06-01
近年来,兴安盟盟委行署围绕加强兴安文化建设,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性建设工作,实行政策性扶持和生产性保护并举,探索项目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相结合的现实路径,推动全盟非遗文化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措施多样化、内容多面化的良好态势,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成功申报了兴安盟、自治区、国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独具特色的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长足保护与发展。同时,盟委行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和文创产品研发,推动兴安盟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
抓住世纪机遇,申请“红色非遗” ——“红色非遗”申请可行性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涉及面很广,其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倡导并提出红色非遗,对红色非遗申请世界非遗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诸如其精神性、世界性、珍贵性、时间性等八个方面的可行性.2021年欣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其开创和领导的中国革命所形成的宝贵精神与文化遗产,在时间上即将达到申请非遗的要求.本文系统论述了红色非遗的概念,提出将诸如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红色创造、红色行动等诸多精神和文化进行世界非遗申请,使之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红色非遗申请行动的实施将会对实施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历史、学术以及社会意义,符合社会变迁趋势.总之,本文呼吁早做准备,要抓住世纪机遇,申请"红色非遗"
-
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研学旅行中价值理想建构和意义转移——以非遗研学旅行为例 2020-06-01
本文基于叙事传输理论,以非遗研学为例,阐释了在非遗叙事情境下中小学生价值理想的建构和意义的转移。价值理想建构是学生经历非遗叙事体验后对非遗文化内涵的领悟并建构或重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意义转移是在自我价值理想指引下产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意向。本文认为在非遗研学课程中,非遗传承人的口头和行为叙事会让学生进入叙事传输状态,传承人讲述的故事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建构中小学生群体的价值理想并实现意义的转移。在这其中,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自我一致性理论帮助解释了非遗叙事影响学生价值理想建构和意义转移的内在机理。最后,本文依据影响叙事传输效果的因素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相应的实践启示,以期为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提供借鉴意义。
-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的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青少年是非遗传承保护的生力军,我国青少年群体有1.4亿多人,他们接触的文化一直是西方流行文化,淡化了民族文化意识,缺乏传承的自觉。通过建设非遗研学旅行基地,既可以加强对地区非遗的关注和认识,也可以在研学中提升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对推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研学旅行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