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2020-06-01
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飞快.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国的高等人才,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是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高校应充分借鉴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学生品德塑造三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
2017"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发布 2020-06-01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部非遗司的业务指导下,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于2018年1月24日圆满结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名单。
-
2018“BMW中国文化之旅”玉树探访圆满收官 2020-06-01
以“溯三江之源,雄奇壮阔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2018“洲中国文化之旅”玉树探访活动,在深入探访了玉树地区4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后圆满收官,并成功遴选出10位具有创新潜力的玉树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学习和交流;发布“为玉树献言献策任务计划”的初步调研结果.
-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岀版 2020-06-01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陈勤建教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提出了许多富有独特见解的观点。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
-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教师队伍的实践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陆续消失,非遗传承人面临失传的危机,制定了不同的保护方法。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敦煌,勤劳智慧的敦煌先民们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在2015年确定了创建“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特色项目,项目覆盖了敦煌剪纸、敦煌刺绣、敦煌曲子戏、敦煌舞蹈、敦煌木刻画、敦煌彩塑、敦煌书法、敦煌绘画、敦煌民间文学、敦煌民间游戏等十个子项
-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将举行 2020-06-01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将于6月4日至9日在恭王府举行,期间包括6晚11场专业服饰秀展演、2场群众体验的服饰秀以及3场论坛。其中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
-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路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民族地方文化多样性存在延续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吸引着社会上诸多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仁人志士的关心爱护.近年来社会力量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入手,对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科学路径.
-
关于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当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促进之下,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更多的丰硕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在世界科技发展,关键发展都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非遗保护工作也要用创新的思想和理念来加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