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晋系传统炕围画的文化记忆 2020-06-01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是一种区域特色鲜明的室内装饰艺术,其吸收借鉴了壁画、年画、建筑彩绘等相关姊妹艺术.自2008年炕围画入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学界的关注度依旧不够,并且大半学者基本上都着眼于晋系炕围画的历史溯源、艺术特征及非遗保护等表面现象的研究.虽然对晋系炕围画中的所涉的民间信仰多有谈到,但多半是轻描淡写、空有其表,但是对于晋系炕围画背后所隐含的家族集体记忆与地域身份认同却被疏忽鲜有涉及.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来深入解读晋系炕围画,以填补这一理论空白,力图对炕围画的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
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和"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2020-06-01
2017年10月29日,由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团队收集的珍藏史料文献,田野调查的图片、笔记与音像,传承人资料以及皮影戏相关的研究专著及论文。目前,数据库共包含非遗项目、史料文献、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影卷、影偶、田野调查图片、田野调查音频、田野调查视频、田野调查笔记、传承人信息等11类资源。
-
文化部非遗司"非遗在社区"在奉贤试点启动 2020-06-01
3月2日,正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到来之际,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奉贤区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柘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试点工作——“非遗在社区”启动仪式在柘林镇海韵社区举行。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现代学徒制下其传承的策略,希望可以改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模式,促进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艺+遗 传承千年之美 2020-06-01
9月19日,北京服装学院携手唯品会公益在北京时装周·王府井秀场联合推出"艺+遗,传承千年之美"新品发布会。本次作品根植于发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导入设计师资源对非遗产品进行美学重构与现代时尚化设计,以服装服饰、箱包鞋帽,首饰等产品为载体,为非遗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用现代审美和电商运营促进非遗的活化和传承。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刘云山同志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2020-06-01
2018年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刘云山,在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石建平的陪同下,参观考察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刘云山同志认真听取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的介绍,观看了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福建农民漆画实验班成果展以及泉州提线木偶戏、周礼佾舞、闽派古琴等现场表演,向非遗传承人详细了解非遗项目的技艺特点,并勉励他们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同时希望福建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在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之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