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撷英(二十二)
浏览量:40次 发布时间:2020-09-30 16:31
铜 鼓 七 鲤 抢 虾
铜鼓七鲤抢虾是一种民间灯彩表演形式,主要分布于铜鼓县三都镇黄田村一带,温泉、永宁等乡镇也有部分流传。
七鲤抢虾源于一则民间神话传说,其内容大致是这样:南海龙王7个公主化身金鲤,私出龙宫到海面玩耍,不料与虾兵发生冲突,于是鲤虾追逐打闹。后来,鳖将军化为渔翁,收复鲤虾至龙宫问罪。
铜鼓七鲤抢虾表演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反映鲤虾追逐、鲤鱼戏虾的情景,后一部分反映渔翁撒网、鲤虾被捕的情景,前后两部分均通过舞蹈动作及队形变换连成一体。7个手擎鲤鱼灯者有竖握鱼步、间花高低步等舞蹈动作,这些动作表现了7位龙女化身鲤鱼出宫的欢乐心情;虾子动作富有跳跃性,虾子步、大八字步蹲等舞蹈动作表现了虾子的敏捷与灵活;鲤虾追逐的场面则通过大抢虾、小抢虾、跳龙门、三层授塔等队形组合;渔翁则手持渔网作撒网动作,可即兴表演。表演时还可以增加一船夫与一船旦,以烘托气氛。七鲤抢虾表演中的音乐、唱腔皆由铜鼓客家山歌调和客家话演绎,地方色彩甚浓。如用铜鼓民间小调表现鲤鱼在海面戏耍的欢快情景;渔翁出场和收场时都唱铜鼓山歌,以表达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鲤虾追逐、渔翁撒网等动作表演则均以打击乐伴奏,等等。
七鲤抢虾灯彩道具主要是鲤鱼和虾子,均先以竹篾编成骨架,鲤鱼蒙红布,周身贴上鱼鳞状金纸,虾子蒙黑布,鲤虾头尾部均能自由摆动,栩栩如生,因而能使鲤虾表演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渔翁用的鱼篓与鱼网道具,则可实物替代。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铜鼓七鲤抢虾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