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张斓,张建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融合发展是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各种文化的重新解构和融汇的最新趋势。徐福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独特的语境中,已经成为促进海上丝路非遗资源融合发展的强有力的文化特质之一,引领着“海丝”非遗资源与海洋文化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交流与融合。 一、徐福文化在“海丝”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徐福文化资源虽然有着2000多年的传承,集中在东亚三国, 但它们现在更多地表现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 林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地方高校在非遗的抢救、传承、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文章以龙岩学院为例,简要介绍闽西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
关于构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的研究——以徽州雕刻技艺APP开发为例
作者: 陈振华,陈永胜,毕慧宇,顾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徽州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雕刻技艺 APP运营 网络平台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人文积淀下的文化的产物。目前申报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还是有部分民众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对非遗文化认知还停留在相对浅薄的层次,这种情况多半与宣传、教育等因素有关,加强教育是植入途径的重中之重。为此,从构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研究出发,以徽州雕刻技艺为例,提出网络平台横向发展和竖向传播的途径和方法,给以后的网络实际APP的运营提供理论支撑。
-
作者: 丁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描述: 数百年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尚的见证;今天,非遗传承者们用全新的设计,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古典的面孔跳动着时尚的旋律,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武氏绣法"一般多为小幅,它能于方寸间有意味地展示大主题。远看以为是画,近看才惊叹,全是一针一线绣出。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会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武氏绣法"走出了用刺绣装饰点缀生活的局限,自然大方地对故土历史、文化、风物进行有意表达,不仅具备一般民间刺绣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等特点,而且具有质朴而厚、自立而重、根深而挺、自强而秀的特质,有力地表现出迥异于各大名绣的古朴风貌。
-
作者: 冯正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牛皮船作为藏族传统的用于摆渡和物资运输的水上交通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牛皮船的创制与藏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也使其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牛皮船的构造质朴简单,原材料主要是结实耐用的牦牛皮和柔韧性极好的柳木。牛皮船不仅具有交通工具的实用价值,还是牛皮船舞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道具,进而使其承载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情感表达。不仅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牛皮船在载人、运物资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进而给牛皮船增添了一抹光荣的色彩。随着牛皮船及其工艺品的制作技艺、牛皮船舞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绕以牛皮船为核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日益深入人心,并在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作者: 向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18年12月28日,张家界市“非遗”進校园师资队伍建设人才专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张家界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支持、教育系统组织实施。 据悉,为把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该项目将从2019年起,在未来3年内,在全市发展30所“非遗”教育传承试点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知识技能培训、课堂教学竞赛、教学研讨、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全市学校艺术教师中培养有技艺、有方法、对“非遗”教育传承有责任感的中小学优质教师队伍,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