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路径探索

    作者: 莫晓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进入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已是全民行为,高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殿堂,在“非遗”传承路上应该肩负保护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分享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民歌演唱方向十来年的办学经验,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师资建设等方面阐述“非遗”名录的内容融入及其在高校课堂的具体做法,探讨“非遗”名录内容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路径,并就“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提出思考,尝试为更科学、高效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出建议。

  • 2019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南平市 培训班 福建省 负责人 艺术馆 副厅长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

    描述: 2019年8月5日至7日,由省文旅厅主办,省艺术馆(省非遗中心)、南平市文旅局承办,南平市文化艺术馆(市非遗中心)、建阳区文旅局协办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守钦,非遗处处长苏忠明、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南平市文旅局局长徐勇、建阳区区长魏敦盛等领导参加开班式,全省各设区市、县非遗负责人及骨干参加了培训

  • 西江千户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 陈晶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西江千户苗寨是历史上苗族同胞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聚集地,至今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同时雷山县也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中心地带"。苗寨的民俗节庆、手工技艺、传统音乐和苗族刺绣等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其中传统民俗文化炫丽多彩、民族文化遗产也极其丰富。西江千户苗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有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有16项,这些传统非遗昭示着当地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对世界、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更是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

    作者: 杨素红,李雪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本质 文化自觉 社会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文化 高校图书馆 视域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产生渊源、传承脉络、情感表达及本身所蕴藏的文化本质和知识讯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文化生态失衡使非遗面临消亡的境地.非遗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 “蚂拐节”元素融入《舞蹈创编》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白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蚂拐节 舞蹈创编

    描述: 针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民俗活动的考察,发觉高职高专院校创建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较为薄弱。因此,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整合非遗民俗活动“蚂拐节”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并引入《舞蹈创编》课程,进行探索实践,构架知识文化、艺术风格并行的桥梁,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适合少儿的少数民族舞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又传承了广西优秀本土文化。

  • 对开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与销售的思考——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

    作者: 魏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创产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

    描述: 博物馆承担着历史与文化传播的重任,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创产品开发是文物文化的延伸,也是展览的延续.开发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文创产品,不仅能让更多观众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弘扬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

  • 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

    作者: 郑增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群众文化 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作

    描述: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承也体现在舞蹈艺术的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为现代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提供了文化依据,促进了文化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不断重视,非遗舞蹈在群文舞蹈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究非遗舞蹈保护以及群文舞蹈发展的内在联系

  • 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的非遗

    作者: 田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经纪人 文化创意产业 非遗传承人 文创产品 文创设计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但由于非遗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许多非遗尽管保留到了今天,仍无法有效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碍。自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复杂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

  • 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作者: 王世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是民风民俗民情等民族特征、审美习惯“活”的呈现。传承非遗不应只是书本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博物馆里的摆设、“口耳相传”“师徒相授”的传统工艺等。非遗大多是“活态流变”的生产生活技艺,只有走出象牙塔,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被公众认识、消费、欣赏,才能“活”在当下,得到传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 非遗旅游中国家的技术在场 ——2018秦淮灯会考察

    作者: 戴欣佚,张维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旅游 重构 秦淮灯会 国家的技术在场

    描述: 当“技术世界”成为当下国家与社会生存的“自然”,国家将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出场将是国家在场的主要的和高效的方式。2018秦淮灯会通过国家的技术之口、技术之手和技术之眼诠释了国家的技术在场,通过对节日时空的技术分隔向游客提供了节事狂欢与假日休闲两类不同体验的非遗旅游产品,也使南京的元宵观灯习俗重构为动态的风俗与静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事象。

  • 非遗再设计——首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作者: 陈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论坛 中华民族 再设计 中国国际时装周 创新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

    描述: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可是,当下社会瞬息万变,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 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结合非遗保护的途径——以黑龙江省为例

    作者: 王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 公共艺术教育

    描述: 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服务社会、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公共艺术教学与非遗保护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促进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高校要积极参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丰富多彩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不但能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保护非遗、促进地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