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

    作者: 余江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馆 民族精神 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它不但体现出一个民族所呈现的思想认知,同时也体现出民族信仰以及多种文化精神,有着很高的继承价值.各文化机构需要做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将非遗保护作为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将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开展,这样能够让更多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文化馆作为一项基层文化事业机构必须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本文主要分析文化馆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赤水市提升非遗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作者: 吴远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赤水市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 品牌打造 机制和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品牌的建设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赤水非遗文化品牌的提升打造为切入点,通过对赤水近年来非遗品牌建设的现状、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赤水非遗文化品牌打造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非遗助推赤水乡村振兴提供路径参考。

  • 如何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作者: 李月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机制建设 传承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各地区发现的非遗也逐渐增多。与文物不同,非遗主要是由传承人世代相传的,为使更多的非遗传承保留下来,政府针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一系列保证机制。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 莆田佛像雕塑非遗的类别与概况——兼述龙威古建营造木作与铜雕非遗艺绩

    作者: 游君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木作 铜雕 佛像 雕塑

    描述: 福建莆田的雕塑不管是石雕、木雕,还是其他雕塑,在历史上就很有名,而且技艺很精湛。本文拟就莆田佛像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主要类别及历史、主要代表性企业和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艺线(工程案例)等方面,阐述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类别与概况。同时,剖析了莆田寺院古建营造木作非

  • 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以瑶传道教为中心

    作者: 肖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虚拟现实 非遗 保护

    描述: 瑶族宗教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界称为瑶传道教。瑶传道教是瑶族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贡献给世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瑶传道教类非遗在当代同样遭遇了传习、传承与传播的困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瑶传道教类非遗克服时空的局限与传承人匮乏的缺憾,实现异时异地异代传习与传播,是当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媒介与新路径,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存互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的有效手段。

  • 传承“非遗”文化,丰盈美术课堂

    作者: 蔡晶晶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学习 美术教材 美术教学模式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资源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与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如何有效地开发"非遗"资源,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为美术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非遗+美术"既给美术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也给"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 基于非遗视角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 王天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艺术教育 模式 非遗视角 高校 创新创业 传统文化

    描述: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继承发展而来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与传承,有必要去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艺术高校是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专门基地,把“非遗”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艺术类学生吸取民间艺术营养,扩大文化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及全球化大环境下所需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媒介融合 重构“非遗”传播态势

    作者: 胡斯璇,龚芳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传播形态 重构 以人为本 经济效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方式 传播范围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大部分对非遗的传播保护仍停留于博物馆陈列、文化展览、传统习授等静态的传统传播方式,使得非遗的传播范围覆盖面较窄,经济效益很不显著。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与传播形态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近年来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态势给非遗的保护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 试论“非遗”视野下的万载“开口傩”的演奏形态及音乐构成

    作者: 聂萌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万载开口傩 表演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构成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宣传等部门对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万载"开口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问道之一,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且能够通过该文化活动形式得到一定的精神寄托。本文将从"非遗"视野下的万载"开口傩"的表演形态和音乐构成进行分析。

  • 非遗语境下的回族口头传统保护

    作者: 杨志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回族 保护

    描述: 回族口头传统是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对于保存回族的文化基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和非遗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回族口头传统的处境令人堪忧,加大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激发回族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作者: 余雄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路径 新媒体时代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留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已经和我们的生活逐渐远去,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性保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特点进行分析,探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结合当前现状为进一步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全面性提升给出建议和策略。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条例》 保护工作 法律法规 持续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形成 法律保障 北京

    描述: 6月1日,北京市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条例》强化了调査和保存制度,完善了分类保护措施,并要求政府结合节庆、庙会、国际交往等活动宣传展示非遗,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为非遗提供传播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