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兼评金红教授新著《渐行渐近:“苏州文艺三朵花”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作者: 朱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符号。作为表演艺术性的世界级“非遗”,它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受众的培养。近十年来,“昆曲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了昆曲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的传播,有经验也有不足。金红教授毕十年之功,对“苏州文艺三朵花”——昆曲、苏剧、评弹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尤其对昆曲受众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跟踪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世界中联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举办系列活动
关键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政府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代表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 委员会 会议 组织保护
描述: 2018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毛里求斯·路易港举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机构受邀出席会议。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机构中唯一的中医药界代表,世界中联于会议期间开展了“世界中医药非遗分会场”、中医药展位宣传、中医药文化展、义诊及中医药电影放映等活动,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非遗项目。
-
作者: 杨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土非遗文化传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当地高校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非遗文化传承是新时代高校更好服务社会有效成果。 一、非遗文化融入高校展示设计课程的实践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所留下的文化瑰宝,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具有重大意义。非遗展示是文化传播、建构和发展的行为途径,传播包含了从阐释说明、基本认知,到被个人或群体接纳、融入人民生活。
-
作者: 张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全球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认知与教育、传承与创新成了热点话题。该文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三期非遗剪纸传承人培训和一期非遗雕刻传承人培训的课程设置,通过分析传承人和研究生、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高校研究生、大学生双向培训课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和高校教育的互惠,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
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为例
作者: 齐丹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
作者: 张新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人类创造世界文化的源泉。凤凰镇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河阳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根据近年来的搜集整理,凤凰镇现已有18项项目被列入《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1项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非遗传承人20位。丰富多彩的河阳文化以及卓有成效的传承使该镇先后获得了“中国吴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美誉。
-
作者: 袁晓蕾,韩茹,黄紫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苏州宋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针对宋锦缺乏传承人的现状,对宋锦的起源和发展、分类和组织、传统的宋锦织造技艺及宋锦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阐述,认为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宋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提出政府、非遗传承人、高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宋锦非遗传承人。
-
网络直播环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恩施“西兰卡普”为例
作者: 倪逸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网络直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网络直播,并且愿意参与其中,直播分享自己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过大众传媒的传播,如今进入了瓶颈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文分析了运用网络直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传播特点,结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兰卡普"进行策略探讨,最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分析了运用网络直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