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陈攀,彭代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道明竹编作为崇州本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道明竹编民间艺术融入本土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立足教育层面,利用本土高职院校的优势,突破传统"非遗进校园"的体验式宣传,把地方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探索一条更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传承创新之路,有着极高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引入了竹编民间技艺的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不仅具备了其艺术实践意义与文化价值内涵、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还能通过工作室的搭建创造经济价值,扩宽学生就业渠道,使得课堂形式更为多样,课程内容更具特色;另一方面,道明竹编在产品的开发上亟待创新,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为道明竹编注入新的血液,让传统竹编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增强西部文创能力,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贡献力量。
-
作者: 曹贞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的意义入手,结合现阶段非遗湘绣保护与产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湘绣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措施进行适当讨论,以期为我国非遗湘绣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作者: 徐曙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理念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我国国情和非遗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基本方针、原则、理念,并指导了我国非遗保护政策法规、名录体系、传统工艺振兴、抢救性记录、传承人群研培等工作实践。工作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处理好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切忌损毁非遗核心价值和表现形式,滥用开发非遗,切忌非遗产业化。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
作者: 穆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被视为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存储和传播信息的重要科研服务部门,已然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平台,拥有无法比拟的实力和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作者: 王雪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吉林市拥有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政府和非遗管理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但在传承人管理上,还存在着传承人后继无人、缺乏活动经费和场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传承人后续教育和培训不均衡等问题。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是非遗能否传承的关键。为实现传承人有效传承,吉林市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传承方式,扩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构建多方位的传承渠道;建立健全传承人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传承人口述史抢救和数字化保存工作;加强传承人培训和场所建设,充分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创新上的作用。
-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
作者: 王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结晶,非遗校园传承是实现非遗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该文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座谈等调研方式,了解宜昌市高职院校非遗校园传承现状,并针对现状,分析问题,从行业引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非遗校园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构建高职文教结合的育人环境。
-
作者: 雷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在商南县,地方艺术品种繁多,有儿歌、花鼓子、山歌、小调、号子等。其中商南民歌已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名录。为了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地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学生对家乡的音乐文化有所了解,更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埋下爱乡爱国思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