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雷茜,刘世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面对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各级保护部门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基层保护单位职能作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
作者: 长宁民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社区工作 专家委员会 上海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华东师范大学 经验交流 广播影视 工艺美术
描述: 2018年11月13日,为加强非遗在社区工作专业指导,加强各区经验交流,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第二片区)工作现场指导会在天山街道举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尼冰、长宁区文化局局长方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葛永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龚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独角戏”代表性传承人姚祺儿、上海大学教授蓝凡、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侯小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方阳应邀出席。
-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如何让非遗从被"供奉"的神坛走进人们的生活,让非遗资源成为中华民族最为独特、最为丰富的财富的同时,进一步
-
高等职业院校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案例
作者: 孙建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院校 传承保护
描述: 处于现如今社会发展现状下,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已经成为国际间的一大共识。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作为关键核心,同时更作为"非遗"步入当前社会发展可持续的根本。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高职院校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湖南艺术职院校为例,充分挖掘表演类非遗的文化精髓,基于文化的空间、形态、传承主体多方面展开,针对现如今的表演类非遗传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作者: 周柯宇,陈思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带着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客家水龙节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对龙泉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调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呈现文化多样性、丰富城市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龙泉驿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视野,面临着缺损、失传等问题.为此,结合调查发现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报告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有效传承保护的观点以及促进保护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
作者: 栗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5月23日讯: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1082名传承人入选,吴以岭、严慰冰等58名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列。他们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作为中医诊疗法项目入选,其他中医药非遗项目还包括中药炮制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
作者: 黄白川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自从《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中提出"教育体系应该将我国非遗项目纳入教学体系,让学生感受并认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来,有少数学校已经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了课堂,如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锦,已经成功纳入了江华职业中专的服装专业课堂.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能够纳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本文对湘绣的概念、特点和服装与湘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湘绣运用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对策.
-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如何让非遗从被“供奉”的神坛走进人们的生活,让非遗资源成为中华民族最为独特、最为丰富的财富的同时,进一步
-
作者: 陈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字体作为设计表现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体既可以作为认读作用的文字,又可将文字处理成具有图形表现的形式做到图文合一,既比图形更具有文化质感,又较文字更加生动,尤其是在包装设计中,更是具有认读性和装饰性的双重作用。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莞香,在近年来被作为东莞市大力发展的一项集经济与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在东莞的寮步镇更是有一条以莞香文化宣传经营为主的"牙香街"。莞香作为非遗传承也作为经济产物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无论是自用还是作为赠送礼品,莞香都成为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与日俱增,包装也便如为商品穿上了浓妆素裹总相宜的外衣,具有不同的美感,合适字体设计方法便如外衣上的图案一样,为包装增添了无限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