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遗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建议

    作者: 郭羿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描述: 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实施,已进入十五个年头,完成了采集的阶段性工作。随着2005年世界非遗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的成功申遗,到第十二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惊艳亮相,"非遗"一词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大众的视野中慢慢从陌生转变为熟悉,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以保护少数民族申遗项目为题的音乐学理论研究,也呈现出日趋活跃、成果丰硕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如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少数民族音乐在非遗的介入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抢救性保护,但同时在十余年的保护工作的进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传承途径,强化保护内涵;2.拓宽多维视角,探索多层结构;3.问题的存在及解决的方法。本文围绕以上有关少数民族音乐非遗保护理论研究的状况进行展开。

  • 微声音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崔雪琴赞皇县原村土布合作社理事长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可以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非遗应通过产品与市场、社会接轨,让非遗魅力向其他领域延伸,同时带给非遗传承人信心。赵学锋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馆长政府与社会要共同携手,重视培育非遗产品市场,培育非遗“客户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让非遗产业落地发展。

  • 特殊情况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对策研究

    作者: 马瑄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维度建构 生活性 整体性 抢救性记录

    描述: 在宏伟庞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河中,传承人作为遗产的携带者所与身俱来的承载和传递功能已愈来愈受到官方的强烈关注.抢救性记录工作,以全媒体形式系统记录传承人自身所掌握的精湛技艺和对文化传统的深切理解,尽最大努力延续非遗历史文脉,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于传播民族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作者: 国家非遗中心,上海非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山东省人民政府 论坛 济南 博览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

    描述: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其保护路径分析

    作者: 王铁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路径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本文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路径,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先进行科学的规划后再增强后备人员和法律法规支持,不断创新保护模式,旨在构建新的保护格局和使“非遗”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 加强非遗保护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 王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表了意见。大家普遍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市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相关制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

  • 非遗创意与现代生活研究

    作者: 牛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保护 创新非遗保护 非遗创意表现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促进此项工作的人文通俗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展现和现代生活新的模式和方式相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从而托衬的是中国最古老、最民族的非遗艺术呈现。传统的非遗文化遗产,与现代崭新的最新科技,两者巧妙结合,相映成趣,非遗创意表现和现代生活可以密切联系在一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作者: 张琼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 宁夏:征集非遗资料,开展抢救性保护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抢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7年 征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 保护和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全区非遗建档工作进行调研,并接收征集相关资料。据了解,从2007年自治区政府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开始

  • 泥塑惠人:非遗项目的校本化“活态传承”

    作者: 周玲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江南名城,“醉”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它就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惠山泥人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被誉为“最具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正是看到惠山泥人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抓“根”握“本”,成立“柏小泥人”工作坊,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程,走进课堂。

  • 东莞非遗“千角灯”的艺术资源及其衍生品的设计

    作者: 苏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 衍生品设计 东莞非遗 千角灯

    描述: 东莞"千角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源于宋朝,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资源。怎样将其艺术资源发掘和传承,该文作者认为高校可根据教学特点将"千角灯"的艺术资源融入学科课程,结合现代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性的传承,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创意产品,使东莞非遗"千角灯"艺术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在独克宗古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

    作者: 程远,陈奕宇,王坤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创产业 独克宗古城 尼西黑陶

    描述: 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尼西黑陶是2008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黑陶美观大方,表面光滑,通体黑色,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本文通过尝试将尼西黑陶与独克宗古城的大转经筒的造型相结合,设计出一款黑陶储茶罐,并希望将尼西黑陶这一国家级非遗与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尼西黑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