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遗政策主导下的甘肃陇东秧歌传承策略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政策 传承机制 陇东秧歌

    描述: 非遗政策是政府主导下的保护我国传统技艺、节庆、礼仪、体育、游艺活动的重要政策依据。甘肃陇东秧歌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从政策上将该民间舞蹈纳入了保护范围,然而如何依据政策要求,建构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传承机制则需要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在简要介绍非遗政策保护甘肃陇东秧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非遗政策主导下的甘肃陇东秧歌传承策略,为更好地保护陇东秧歌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石画进校园“非遗”有传人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漓江山水、奇花异卉、人物鸟兽……一枚枚颜色、纹理各异的漓江卵石,在工艺大师的巧手下,变成一幅幅优美隽永的图画。这就是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遗产——石画艺术。 近日,桂林石画非遗传承基地在桂林市平山小学成立,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们来到校园“收徒弟”。同学们现场拜他们为师,开启自己的非遗之旅。“师父”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桂林石画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特色,展示了巧夺天工的石画作品。

  • 非遗文化的传承——安徽花鼓灯的普及教育

    作者: 方天梅,管凌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安徽花鼓灯 非遗文化 普及教育 传承途径

    描述: 安徽花鼓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传统艺术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由于时代的冲击,安徽花鼓灯不被大多数人所知,非遗文化即将失传。如何发扬和传承花鼓灯的传统文化是一件急不可待的事,更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大挑战。本文将以非遗文化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花鼓灯的传承途径和如何进行普及教育。通过这些论证和研究,也将是证实了花鼓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所在。

  • 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

    作者: 刘雄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博物馆+非遗 文博创意衍生品 开发路径

    描述: 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和发展动力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基于"博物馆+非遗"模式下,极大地促进了文博创意衍生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众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加强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可以切实保护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博创意衍生品,推动文化事业的长效发展与运作。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非遗"模式下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展开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些许帮助。

  • 当古老技艺走入现代生活

    作者: 周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时尚品牌 蓝印花布 传承人

    描述: 提到蓝印花布,总会让人联想到那沉静深邃的青色和青花瓷彼此映照,颇具中国古典之美。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也许只是存在于棉质布料上的一种古老的扎染工艺。江苏南通地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这项传统工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但岁月长河并未洗去这古老技艺的光华。恰恰相反,在南通,以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吴元新一家为主,从吴元新母亲算起,到他的女儿吴灵姝

  • “非遗”让舞蹈插上飞翔的翅膀——舞蹈《我们的年画》创作漫谈

    作者: 陈卫萍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四大年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以精湛的工艺、饱满的色彩、独特的风格在各地的年画中脱颖而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学校应该大力将传统文化,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艺术、“非遗”文化带入课程,浸润到学生的学习与表演中,从而起到传承与发扬的作用。

  • 贵州黔东南地区非遗与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探究

    作者: 李雪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具有不可估价的宝藏之一,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黔东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本文从黔东南非遗概述出发,以非遗的成因与类别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此提出和谐发展之下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非遗在与生态文化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延续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凸显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格局。

  • “非遗热”背后的冷思考——山东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研究

    作者: 潘晶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秧歌 非遗 保护 创新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如何传承,怎样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非遗舞蹈的保存方式、传承动力及发展方向,即要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结合起来,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 “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动性与文化自信的良性循环

    作者: 张宗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自觉 社区主动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自信

    描述: 文化自信是在当代社会视野下,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文化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具有显著的活态传承特质。“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动性强调了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升社区主动性即是文化自信战略在落实民众中的重要显现,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民族文化自信,使其不断增强。两者互为作用,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中国梦”伟大梦想的实现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 北狮传播现状及传播对策研究——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徐水舞狮为例

    作者: 翟子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项目 北狮 徐水

    描述: 通过实地考察徐水舞狮项目及梳理北狮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了徐水舞狮的生存现状及传播手段匮乏对狮生存发展的影响,提出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快速传播;通过企业化运营、寻找合作注资规范发展路径;深入挖掘舞狮文化的内涵,增强舞狮文化的人文底蕴及影响力等。建议:政府部门以助力非遗项目——舞狮发展为抓手,传承建设地域特色文化。

  • 建水紫陶与彝绣的跨界演绎

    作者: 熊家兰,王坤茜,廖和媛,李孟慈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建水紫陶 彝绣 非遗 跨界设计

    描述: 建水紫陶和彝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符号,将这两种工艺结合有助于推动云南手工艺的产业发展,符合时代“非遗1+1,道路更宽阔”的号召。更为探索手工艺产品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使传统工艺焕发勃勃生机。

  • 北狮传播现状及传播对策研究

    作者: 翟子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通过实地考察徐水舞狮项目及梳理北狮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了徐水舞狮的生存现状及传播手段匮乏对舞狮生存发展的影响,提出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快速传播;通过企业化运营、寻找合作注资规范发展路径;深入挖掘舞狮文化的内涵,增强舞狮文化的人文底蕴及影响力等。建议:政府部门以助力非遗项目——舞狮发展为抓手,传承建设地域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