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蔡李佛拳 兼容并蓄创拳 不拘一格传承

    作者: 黄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不拘一格 中国武术 兼容并蓄 传承 蔡李佛拳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

    描述: 蔡李佛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36年陈享创立蔡李佛拳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了。它不仅风行岭南,练拳者亦是遍布世界。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蔡李佛拳成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目前广东唯一获准为国家级非遗的武术项目。

  • 非遗保护与瓯剧传承价值研究

    作者: 严滢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瓯剧 传承 发展

    描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严重流失这一现象的不断凸显,国家的"非遗"保护体系逐渐形成。文章从瓯剧的传承价值切入,通过调查瓯剧传承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试图基于社会各群体,探索促进其适应路径。

  • 青藏川交界地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盖逸馨,米广弘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保护与传承 交界地区 多元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记忆 文献研究法 传承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川北、藏东及青海南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交互的杂居地区,这里的文化遗产在多元因素中创造和发展,是当地民俗风气、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古老先民传承至今的民族记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秉承了作为世界性命题和传统性延续的特点②.2017年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活动旨在推动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理念的深化,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指明方向.为深刻掌握青藏川交界地区非遗的传承现状,探寻更有利于该地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本文以非遗的本真性、完整性和特殊性保护原则为理论向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法对青藏川交界地区的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展开了探访和分析活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晋城八音会调查报告

    作者: 李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乐器 历史沿革 曲牌 传承 上党八音会

    描述: 上党八音会主要流行于山西晋城、长治地区,因其气氛热烈、热闹非凡,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为调查对象,对其名称来源、历史沿革、乐器、曲牌以及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来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非遗保护与瓯剧传承价值研究

    作者: 严滢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瓯剧 传承 发展

    描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严重流失这一现象的不断凸显,国家的"非遗"保护体系逐渐形成.文章从瓯剧的传承价值切入,通过调查瓯剧传承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试图基于社会各群体,探索促进其适应路径.

  • 片仔癀:向世界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故事

    作者: 张恒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医药 国家 股份 制作技艺 公司 中国故事 中华老字号 世界

    描述: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片仔癀,以其在治肝、抗癌、保健等方面的特色,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2011年,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处方及工艺均受到国家

  • 浅析荆州花鼓戏的传承——采访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者: 简丁睿,黄昕炜,劳庆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现状 荆州花鼓戏

    描述: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荆州花鼓戏孙世安项目前期工作会议在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潜江市)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在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展开的国家级工程,是采用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进行的关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文献建设和档案保存工作,以抢救为主,兼顾研究与传播的需要.经过省非遗保护中心与项目执行单位以及项目保护单位等多方的沟通和协商,针对荆州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世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拟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1].本文将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作为观察点,以孙世安老师的"抢救计划"作为抓手,以荆州花鼓戏的传承情况分析当今文化传承现状.

  • 非遗手工艺的当代创新转化实践

    作者: 章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审美意境 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非遗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应当回归于当代生活。如何帮助非遗手工艺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近年来引起多方关注的问题。新物种:非遗手工艺是一个生命体非遗手工艺在唐宋时期是国家核心的文化生产力之一,丝绸、瓷器、金银饰品等大量出口国外,建筑和字画影响了整个亚洲。当时供宫廷使用的非遗手工艺器物就是今天所谓的"高级定制",极尽华贵精美。而民间使用的手工艺生活器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地域审美特征,经过时间的考验被保留下

  • 传统手工技艺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林志浩,肖金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化资源 手工技艺

    描述: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冲击,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非遗典型代表的民间各类手工技艺,亟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保护与有效传承。本文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手工技艺非遗资源进行采集、加工、传播、共享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与讨论。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初探

    作者: 李汶芩,韩莞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逐步为大众所知。乐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5000万次左右的中外人士到地参观。而依托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会的国际性会议,该地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 成都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查研究

    作者: 赵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记录,是民族和地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宣传、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地域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在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都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大学生70余万人,依托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实现校园文化与非遗文化的融合,这对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香黛宫上演古风今韵大秀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上,香黛宫带来的"锦绣中华·古风今韵——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开幕秀",将现代时尚旗袍设计与舞台艺术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与非遗的精髓,新颖的演出形式把旗袍非遗完美地艺术呈现。本场秀分三个系列。第一系列书香中国,用墨染书法结合舞蹈开场,配合舞台两侧的香道与茶道表演,局部光影幻化的艺术效果,通过水墨"墨韵"灵感的艺术旗袍把中国女性的柔情和韵美尽显。第二个系列二十四节气,承载中华传统艺术精粹,将时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