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云贵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作者: 赵诗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传承人培养 法律完善 创新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传播

    描述: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非遗保护立法、保护实施及生产性保护等方面云贵两省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两省非遗保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基础牢固、人才相继,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等因素,但在非遗保护和开发中也存在制度落实不全面、工作力量单薄、开发过度或者文化传承缺失等现象,急需要努力完善。

  • 贵州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作者: 胡玉平,张卫玲,张田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发展 困境 贵州思南花灯

    描述: 思南花灯作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就当前的思南花灯传承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主要剖析了思南花灯目前存在的困境,分别有后备人才不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以及忽略文化品牌发展,然后给出了思南花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别有建设和发展研究队伍、政府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新媒体发展文化品牌,以期为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支持,真正促进我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建设.

  • 阿坝州牧区草地四县唐卡艺术手工艺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 龙措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共同发展 经济价值 传统文化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目前拥有非遗名录项目数百项,藏传手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诸多技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优良的传承和开发应用,一直致力于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学习传统手艺,力推教育与扶贫相结合,促使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而十九大后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既发掘了民族手工艺的经济价值,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助农牧人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

    作者: 聂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智能技术 传播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化进路

    描述: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认知的媒介图景已日新月异。智能媒体的出现,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传播范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生存,将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重要课题。得益于非遗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时下非遗文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已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也出现了关注智能技术时代非遗传播与受众接受之生态变革的各层次案例,基于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活态体验、基于算法模型的智能化场景适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非遗再生以及基于生物感知的智能化用户反馈等代表性趋向,构成了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传播的现实图景。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路进行优化设计,将是智能技术助力非遗传播的有力保障。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视角

    作者: 杨姗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生态空间保护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桂滇黔 活态传承

    描述: 文化生态空间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空间,加强对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是实现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的重点。文章运用文化生态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场域理论对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模式开展探讨,并提出模式具体实施的对策建议:建立文化生态空间信息系统、确立文化生态安全识别标准、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动力系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监管机制。

  • “场”“类”“度”视域下“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作者: 刘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度” “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产性保护既能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又能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活力,还能较好地解决非遗保护过程中"保护"和"发展"的平衡问题。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在宏观上,各地区要从"场""类""度"三方面综合考虑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尊重非遗的"个性",在基本原则的指引下,面对特定对象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

    作者: 沙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最近又老是被学生们问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一定会走向消逝?应该怎么做?悲观者有之,不免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担心民族的根断在自己这代人手里;乐观者有之,只是微微一笑,随喜慈悲,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形态生生死死,谁也没有规定一个文化事项必须千年传承。从2006年春天,我自诩文化精英,早早就开始投身皮影戏等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事业,至今已经15年过去了。一方面,早已意识到拯救者自居,高高在上,除了感动自己,只会给非遗工作添乱;另一面

  • 佛山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 ——“ 绯红”系列首饰设计

    作者: 高洁,麦世雪,杨晓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香云纱 文创产品设计 饰品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品成本 耳饰 设计说明 首饰设计

    描述: 设计说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设计立足于广东佛山非遗文化"香云纱"边角面料进行的系列饰品设计,节省香云纱产品的产品成本。系列包含耳饰、手镯、等。本产品通过对文创产品设计得到对本土文化"香云纱"的传播,同时提升大众对广东佛山非遗"香云纱"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程、困境及发展策略

    作者: 刘喜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新中国 群众体育

    描述: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行研究。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主要经历滞后而松散的传承保护阶段、纳入"非遗"话语体系后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的困境有:尚未形成独立的身份和统一的认识;"师徒制"传承保护方式面临挑战;传承保护境遇不平衡;大量项目传播力不足;多元传承保护主体彼此隔离。建议:加强对体育非遗内涵与外延的认知;对传统的传承范式进行创造性转换;缩小传承保护水平差异;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提升项目影响力;实现多元传承主体的协同联动。

  • 基于微课的潮绣课程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孟庆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微课教学 潮绣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潮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金属立体刺绣的代表,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在设置潮绣课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根据微课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文章探讨了微课在高校"非遗"潮绣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与预期效果,通过微课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潮绣教学方式,将课堂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以期为高校"非遗"潮绣课程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潮绣文化。

  • 原生到重生 ——非遗保护视角下龙舟广作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作者: 彭小松,李彦,佘美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龙舟广作 非遗保护 大湾区文化圈 创新路径 转型

    描述: 在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影响下,大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亟待创新。龙舟制作非遗的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年轻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创新不易、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为此,年轻技艺者积极探索并寻求突破口。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剖析龙舟广作转型之路的成效和瓶颈,思考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时代背景下龙舟广作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以期为岭南地区龙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 原生到重生 ——非遗保护视角下龙舟广作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作者: 彭小松,李彦,佘美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龙舟广作 非遗保护 大湾区文化圈 创新路径 转型

    描述: 在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影响下,大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亟待创新。龙舟制作非遗的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年轻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创新不易、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为此,年轻技艺者积极探索并寻求突破口。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剖析龙舟广作转型之路的成效和瓶颈,思考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时代背景下龙舟广作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以期为岭南地区龙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