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郭会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华夏文明基因的载体,被高度重视,其中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主要项目的武术,是中华"身体文化"的民族记忆。对非遗武术项目的传承意义深远,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瑰宝,高校对非遗武术传承的工作正在拉开帷幕,可到底要传承非遗武术的什么,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是要厘清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在对非遗武术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体系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传承非遗武术的目标:体育、德育、美育,以及人文匠心精神的传承。
-
公共文化机构参与非遗保护的职责、范畴和对象:基于法规条文的解析
作者: 陈润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保护链 公共文化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规条文
描述: [目的/意义]旨在了解公共文化机构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明确非遗保护主体。[研究设计/方法]文章从法律条文入手,选择37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为分析对象,对法规中提及的公共文化机构开展非遗保护的工作职责、机构范畴、保护对象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公共文化机构涉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研究、收藏、整理和学术交流等保护工作;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承担起非遗保护的重担,更广范围的非遗保护机构框架逐渐形成;地区差异带来分类多样的非遗对象。[创新/价值]从职能匹配、范畴限定和监管机制等角度探讨了今后公共文化机构参与非遗保护的可行路径。
-
作者: 周培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创产品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创设计前,要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再运用设计手段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文创设计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持活态,要发展就必须先活下来,其次才能进行发展创新。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时,要善于挖掘优秀的非遗文化,推出更多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最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作者: 朱润,冯晓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何有效发掘和传承这些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携手地方非遗文化企业共同建设"非遗"校园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推动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为高校自身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一种互惠双赢的有益尝试。本文以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校园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从模型构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与非遗保护企业"协同伙伴""发展共赢"的共建新模式,并介绍了在此模式下取得的教学和实践成果。
-
作者: 周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两年,中共中央相继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文件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优秀文化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本次研究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三个层面构建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助力湖湘乡村振兴的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
作者: 饶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设计说明:作为新疆特色传统手工艺织品,艾德莱斯绸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纹样轮廓朦胧,呈现"和云伴雾分不开"的效果,是中原纺织技术与民族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之作,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系列作品通过拼接、印花等工艺将传统艾德莱斯绸纹样肌理应用于现代服装创新设计中,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史考述 ——基于《建议案》和《“代表作”计划》的双线回溯
作者: 朱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事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事件史 学术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中,1989年出台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启动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可谓两条既平行又相互交织的工作进路。本文旨在从学术史回溯的角度,更为精当地勾连20世纪70年代以讫2003年《公约》出台这一历时性脉络中各种关联性事件,并为基于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而开展的学术史研究提供概念工具更变和实践方略演替的系统参照。
-
非遗视域下“吕剧进校园”活动的现状分析——以鲁西北地区中小学为例
作者: 路昊辰子,陈良宇,鹿佳秀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其中“非遗进校园”活动是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方式之一。吕剧发源于山东,是山东省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并于2008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吕剧进校园”活动不断开展,逐渐向学生群体普及吕剧知识,让更多学生了解并欣赏吕剧。本文将对吕剧发展起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鲁西北地区中小学的“吕剧进校园”活动进行研究,并对活动开展效果及影响作出分析,并对该活动开展方向予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