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王金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群众文化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需要通过做好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到巨大冲击,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而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研究,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
作者: 康洪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我国国家发展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生活方式演变的主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根本上继承下来的。基层文化馆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工作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务进行的具体执行者。本文考察了基层文化馆在保护地方"非遗"遗产中的作用和功能,意识到文化馆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指出文化馆在保护非遗方面的优势及措施,让大众更深刻地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让优秀的文化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得到共享和利用。
-
作者: 李若梅,陈美臻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竹篮泥塑非遗艺术是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的特色民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本土市场的不断开放而遭受了外来工业产品的冲击。竹篮泥塑手工艺品因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易损耗、受众少而逐渐在市场中被边缘化,陷入濒临灭绝的困境。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扶持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各地文化部门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文化热点,其中结合大众生活需要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从符号学的视角对竹篮泥塑进行双向研究,提取和引用其文化符号设计文创产品,利用竹篮泥塑艺术"非遗IP"的效应开发衍生价值,在国潮兴起、文旅融合背景下将其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与市场消费走向共进退,是一种新的发展探索,也可为当下国内非遗转型创新发展模式中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案例。
-
作者: 黄晓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的活态传承指的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生长发展环境的整体化,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的有效传承方式。它区别于单一"博物馆"式的留存样本,它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的记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而"非遗"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存和缅怀风俗习惯或是传统技艺,它有着让民族文化延续、发展,以及让"非遗"活在当下的使命。
-
作者: 张文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纪录片称为"非遗类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性,但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空操作性上不强,导致无法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内容,这就要求非遗类纪录片导演从非遗项目本身做深入研究.当下,仍有大量故事性不强,矛盾性不高的非遗类纪录片出现在大众视野,但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系列纪录片播出以后,不少导演意识到纪录片叙事策略运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研究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本文首先对非遗类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做界定概括,再结合案例对其叙事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非遗类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2》为案例分析其叙事内容、影像语言,总结成功之处并提出建议.
-
作者: 高翔,罗炳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模式 高校传承 孵化原理 孵化体系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必要举措。当前"非遗进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提高,探索日渐增多,文化传播效果初显,但仍存在深度不够、模式单调、绩效偏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挖掘非遗的当代价值并形成各主体互利互惠的统筹协作关系。孵化理论有助于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行为,引导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体系。可从主体联动、对象筛选、资源对接、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非遗高校传承的孵化体系,以此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原真保存、传承人培育、身份认同、非遗价值转化四个角度提出高校传承基地模式、非遗课程模式、"非遗明星"模式和创新创业模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作者: 崔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政府主导的保护与传承模式。PPP模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选择,这种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非遗保护与传承中,能够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对非遗的多元化、协同化保护,有利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 王宏,梁思宇,温美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永安市新冲"唱花"是一种民间说唱与民俗表演相结合的传统曲艺。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安"唱花"源于永安大湖新冲村,流传至今已400余年。从其表演形态来看,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曲调特点、简单而又朴实的伴奏以及丰富多彩的花本唱词都具有独特的非遗文化价值。但从"唱花"生存现状考察结果来看,"申遗后"时期的发展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要想将这一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值得认真思考并找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之策。
-
作者: 郑菲菲,郭新茹,何亚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梳理江苏沿运八市非遗的种类、数量特征及分布差异,揭示大运河江苏段非遗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传承人知名度""传承人数量"等25项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活态传承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传承人、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六大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经济建设、政治引领、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对策建议。
-
作者: 刘安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自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起,中央,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众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极大重视,但非遗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传播难,后继无人等问题。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传播技能的场所,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摇篮。
-
作者: 卿助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就需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将对"侗寨·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传承模式进行相应分析与研究。首先对"侗寨·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包含"侗寨·五娘"在内的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增强社区的认同感,继而使非遗有了真正的"根";第二,充分发展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培养非遗人才;第三,非遗的发展还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辅助,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