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推广策略探究

    作者: 郭珺珺,毛国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校园 中医药 推广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中医药文化新时代的传承者和后继人才。为了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发现人们对中医药非遗的认知存在渠道少、关注度低等问题,显示出当前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必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推广的思路与策略。

  • 近2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发展 ——以手工艺类为考察对象

    作者: 李存霞,马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社会身份 研习培训计划 传承人群 传习意愿 文化多样性

    描述: 传承人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和关键,了解其社会身份和传习意愿,有助于厘清学术界关于传承人群的争议。经过近20年的努力,传承人群中涌现出"景漂""宜漂"等新面孔;传习方式从传统模式逐渐发展成混合模式,手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基本可以缓解。当前传承人群的传习意愿受经济因素、保守文化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达到非遗事业发展的要求,传承人群研习培训提高了传承人群的传习意愿和传习水平。但是,对于研习培训可能伤及民间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 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作者: 姜晓微,侯建峰,Craig Pearsall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黄龙府 视觉化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捺钵

    描述: 目的研究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的途径。方法从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视角出发,分析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黄龙府春捺钵视觉化设计实践,论述视觉化设计与开发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试图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之间架起一座行之有效的现代视觉表达的桥梁。结论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表达是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形象、文创产品、交互性界面三种途径进行视觉化设计与开发,这对传承黄龙府非遗文化、展示优秀的文化和建设成就、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只有进行这样创造性的转化,才能实现黄龙府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

  •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学生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非遗剪纸”传承创新视域出发

    作者: 侯晓华,王群,李梦欣,金钱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剪纸 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素养教育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指承载着活态流变非物质特性下的工具、实物、工艺品甚至文化场所,其历史延续得益于人的参与性和融入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很多精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剪纸"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不仅是民族自我认知的历史依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形载体。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青年一代大学生以"非遗剪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根脉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重大课题。论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将"非遗剪纸"与大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创新素养教育路径研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基于"非遗剪纸"视域探讨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高职学生素养教育成效。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到美学

    作者: 高小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审美空间 民族志诗学 现代性的本土化 恋地情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与当下关系连续性的认识,这种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基于活的历史观,把历史从过去的生活经验遗存转化为当代人能够理解、感受、体验的审美意象嵌入当代空间,从而使得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活的精神价值。这种转化需要基于非遗保护意识的美学研究,即把美学视域从传统美学所限定的"大传统"中拓展开来,形成"大传统"与"小传统"整合的更大的美学视域。

  •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作者: 智英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富饶且独特的传统美术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呈现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想要实现其"活"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美术类非物质文化产业是一种以创新和探索为内核的文化产业模式,其创作的艺术品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保持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个性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应充分开发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文化内蕴;依托旅游业打造美术类非遗品牌,增强影响力;培养高素质的美术类非遗专业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体验形式,让人们深刻地感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并让经营者获得新兴技术带来的产业红利。

  • 美术类非遗金石传拓融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孙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金石传拓 艺术设计类专业 教学改革 传承与创新

    描述: 以金石传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探寻其在高校内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拓作为我国古代典型的平面视觉艺术,有必要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推广,不仅可以加强传习的深度,还可以融入创新元素,有利于此项非遗良好传承,同时在教学改革中注入新鲜血液,进而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促进区域化经济前行。

  • 手工文明

    作者: 彭兆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命状态 生活用品 历史传承 鄂温克族 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伦春族 达斡尔族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用"活态"来表述,强调其活的形态、活的样态、活的业态。当然,前提是活的生命状态:创造者的生命活力,传递给对象的暖情,以及历史传承的活动事业。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呈现在"手"上,即手的工作。当我们的调研组走进大兴安岭深处,走进"北方三小民族"(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之一鄂伦春族,走进非遗传承人满古梅的家、她的家乡、她的作坊;看到她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把狍皮、桦树皮制作成为精美的生活用品时

  • 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 高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传 传承 保护

    描述: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各级文化馆作为本地区非遗研究和保护的主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基于留青竹刻的传统技艺类非遗营销策略分析

    作者: 林涛,赵小炫,成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留青竹刻 营销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审美逐渐提高的当代,由于非遗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开拓等因素制约,非遗仍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状况及问题,并在提出可行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较好地传承并传播,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 基于5 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 陈慧,乐茜,罗慧玉,李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5W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分众传播策略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档案信息的传播对于增进公众的非遗了解程度,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巩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传播学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模式,以武汉市档案馆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武汉市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从传播内容、传播精准度、传播手段以及反馈机制提出深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短视频时代非遗如何“抖”出影响力 ——基于SIPS模型分析

    作者: 胡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抖音 SIPS模型 短视频 非遗

    描述: 5G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加之"用户消费行为"模型的不断演进,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构建了基于SIPS模型的非遗短视频传播框架,并从"共鸣" "确认" "参与" "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了非遗的"抖音"短视频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