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刘兴禄,何佩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综合信息库,它留下了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珍贵民族志资料。许多民族文学有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书写,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描叙更为突出,这种书写不但具有民族志的特征,而且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的价值。这既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路径,也可视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别样方式。
-
“互联网+”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的探究 ——以洛南县麦秆画为例
作者: 俞婧怡,李文静,张杜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以陕西省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为例,对洛南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当下影响制约麦秆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活态传承的理念促进非遗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尝试将其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构建“互联网+非遗传承”新形态。
-
作者: 马知遥,刘垚瑶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统工艺源自乡土,手艺人是维系乡村与工艺的核心。继国家关于"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后,乡村中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传统工艺类非遗在发展中的困境仍然存在,传统工艺与日常生活过于疏离、工艺品的批量化同质化生产加剧、手艺人身份转变带来经营和传承的困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欠缺影响到传承人的积极性。增强"一村一品"的理念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思路,培育和发展非遗文化中介人为非遗保护注入活力。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和非遗扶贫空间的建立为传承人和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扩大非遗产品和精神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尝试传统工艺与科技的融合追求生态可持续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功效。总结高校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的保护和利用的经验,提出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通过高校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方式助推非遗传承人的个人发展,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助力。
-
作者: 蔡峰,张健,张建华,李婷文,李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岭南文化
描述: 目前岭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行立法、普查、规范制度等工作。而岭南体育非遗的活态传承亟待解决传承群体老龄化与窄化、非遗资源分布不均、非遗保护权责不明、环境嬗变导致非遗生存土壤流失、非遗工作"重申报,轻保护"现象普遍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相关政策与保障;构建全学段体育非遗传承教育体系;打造体育非遗文化产业链;续构与生成体育非遗传承场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度融合。
-
作者: 林俊杰,桑月侠,吴军明,郑乃章,韩光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而出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现有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状况以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
-
作者: 唐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环巢湖地区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树雕画是开展德育工作生动有效的一手素材,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发课程和组织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德育效果,传承乡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 方昌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验经济视角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传播策略
描述: 当前文化传播日益数字化,使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其相关理论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一定积极启示。为此,本文研究了体验经济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策略,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研究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效益,总结出非遗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体验经济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对策,以期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传播提供一定帮助。
-
作者: 胡善风,方敦礼,赵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文献的基础上,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黄山市非物质文化资源特征及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归纳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体现非遗主题文化与打造深度体验空间为切入点,以"非遗+乡土文化空间"为融合手段,选取了产业基础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性强、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村落、乡村民宿集群、文创小镇、休闲农庄及乡村茶园为载体,从完善文化旅游功能与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两个层面构建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
文化传播视角下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传播媒介研究 ——以东北皮影戏为例
作者: 陈臣,高庆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皮影戏 非物质形态 传播视角 人文关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媒介 非遗 世代传承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世代相传,并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遗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呈现出发展的疲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冲击着非遗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非遗单一的传承与传播方式。笔者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