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作者: 王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准扶贫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出""非遗+互联网"和"非遗+品牌"等五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少数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能力建设,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属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和创新传承,引导社会各界合力参与、明确责权、各负其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不仅是改变物质上的贫困,而且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重塑社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延续民族的文化智慧,使脱贫攻坚从外力推动向自我发展转化,进而成为以各族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事业。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法”理念* ——对《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作者: 姜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文法 文化重构 文化表达 文化场域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两部分。《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人类学视角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法"理念,从话语权与文化文法的关系、非遗特征、文化重构、文化场域四个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法"理念进行解读。该著作从认识到实践进行了文化反思,"文化文法"将是相关主体在今后开展非遗保护活动的切实理论纲领与实践指南。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

    作者: 马知遥1,常国毅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非遗教育共同体 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社会成员特别是新生一代对非遗文化认同的薄弱是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这使得探求有目的地培养非遗文化认同的社会活动成了当务之急。教育是人类独特且高效的文化传递方式,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搭建的平台,通过教育发挥主体性因素,塑造社会成员主动的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教育实践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重要而且必须。对非遗教育性保护方法论的探究,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思路、贡献力量;通过"非遗教育者共同体"与"非遗学科共同体"培养通识性非遗教育人才和专业性非遗教育人才,希冀走出一条中国本土的非遗保护道路——建构非遗教育共同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作者: 马知遥1,刘智英2,刘垚瑶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文化中介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由起步到发展,到推动和加速期,再到稳定和反思期及目前的"发力"期五个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深入,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关注传承人能力的提高,再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壮大。非遗研培计划旨在使传承人获得文化自信,非遗经纪人或文化中介人队伍也可为非遗的推广与创新助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属性正在不断增强,也逐渐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但现代产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使得手工劳作面临批量化生产的危机,因此要更加重视稀缺的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需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 樊坤1,袁丽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舞龙舞狮 传承发展 民间文化

    描述: 当前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实际发展情况仍有欠缺,为此对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非遗现状方面,总体规划不足,缺乏理论研究和保护意识,传承人才缺失,对舞龙舞狮进行盲目建设,经济价值开发效果不佳。传承发展方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机遇,提升发展平台和品牌效应,持续性培养传承人才,顺应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充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推进舞龙舞狮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双向发展。

  • 从八宝团龙妆花缎复制谈云锦非遗档案的活化传承*

    作者: 肖妍娜,王伟,耿奇,季红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兴源 数字化 非遗 八宝团龙 云锦

    描述: 百年老厂南京中兴源丝织厂曾经辉煌一时,留下许多宝贵档案资料。文章从云锦这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兴源丝织厂与南京云锦的关系、八宝团龙妆花缎的复制、云锦色彩及数字化研究等,尝试利用科学的手段保护非遗文化,真正实现档案的活化再利用。

  •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王欣欣,王怡,郭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融合发展

    描述: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 领域知识图谱在非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赵雪芹,路鑫雯,李天娥,陈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华县皮影 非遗档案 知识组织 领域知识图谱

    描述: 非遗档案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将领域知识图谱应用于非遗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中,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首先,对非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其次,在非遗档案资源的特性基础上,探讨领域知识图谱在非遗档案知识组织中的适用性;最后,以"华县皮影"非遗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将领域知识图谱应用于非遗档案的知识组织能够揭示非遗档案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非遗档案资源开发,更好地发挥非遗档案的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活态保护 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现代戏创作为例

    作者: 汤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第一批世界级非遗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证明了昆曲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宝贵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昆曲艺术的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昆曲入选非遗名录让我们感到自豪之余,又仿佛敲响了一记警钟,警示着昆曲艺术的危机。昆剧是产生于江苏的全国性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无法复制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从明代绵延至今,昆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

  • 湘中傩狮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作者: 高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傩狮舞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湘中傩狮舞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湘中娄底市涟源枫坪镇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以湘中傩狮舞为例,分析了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对策,并探讨了湘中傩狮舞目前的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接着从保护对策的角度出发,思考傩狮舞目前在经济保护和社会保护两个层面可以应用的方式。最后提出传承人的培养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主体缺失的困难,试图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更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和途径。

  •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再思考*

    作者: 孙雯,葛慧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之所以成为知识产权模式不能承载之重,在于知识产权固有的制度缺陷性,这种固有缺陷能否通过知识产权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是立法模式选择上的难题。然而,从保护少数族群文化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这一新型保护形式的运用,会使得少数族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进一步被侵犯或盗用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重新思考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及对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 ——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作者: 江娟丽1,2,江茂森3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融合机制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