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5 条数据
-
文化资讯 2020-06-01
(2月1日——2月28日)1.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2月6日,“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启动仪式在历山剧院举办。启动仪式演出涵盖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茂腔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面展示了运河流域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生动呈现了运河流域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欢乐祥和、共度佳节的喜庆气氛。
-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 2020-06-01
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才能"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明晰被我国采用却在相关国际准则中被否定的非遗真实性概念。它的不合理性在于试图保护一种静态的历史原真形式,而合理性在于各项非遗工作应真实地反映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非遗真实性的内涵应是非遗的调查、传承、传播、利用的各项工作要体现持有非遗的社区、群体和有关个人的文化身份,反映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它是动态构建的,应由非遗持有者自己判定其真实与否。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价值,推动文化消费,稳步增加非遗的经济价值,可以提高非遗持有者传承和发展非遗的能力,是实现非遗真实性的有效路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统一要坚持以非遗持有者为中心,并加以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
-
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研究* 2020-06-01
当前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实际发展情况仍有欠缺,为此对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非遗现状方面,总体规划不足,缺乏理论研究和保护意识,传承人才缺失,对舞龙舞狮进行盲目建设,经济价值开发效果不佳。传承发展方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机遇,提升发展平台和品牌效应,持续性培养传承人才,顺应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充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推进舞龙舞狮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双向发展。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0-06-0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并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非遗项目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着深刻联系,具有文化“育人、娱人、治人”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研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加以阐析。
-
纪录片《舞蹈·非遗》:用镜头记录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020-06-01
纪录片《舞蹈·非遗》通过对我国非遗舞蹈代表性项目"云上舞""山中舞""水之舞""田间舞""海边舞"五大类别分别进行个案纪实,系统梳理了非遗舞蹈文化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存续,实现了纪录片《舞蹈·非遗》对传播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认同。
-
基于市场开发与非遗保护双重视野下的苏州缂丝手工艺传承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的推进,苏州缂丝技艺的传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其代际传承的实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活跃的市场为苏州缂丝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潜在的问题也使缂丝的核心技艺正在流失。文章认为,苏州缂丝作为技艺类的世界级非遗项目,核心任务是文化传承,核心价值是“技”和“艺”的统一。以此为根基的非遗保护学术化与市场行为规范化,可以使苏州缂丝手工艺与市场开发之间形成内向和外向的良性互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发展。
-
“非遗”扶贫广义虚拟经济语境下湘西苗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文化扶贫被日益推上日程,尤其是具有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扶贫新亮点,既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又承启本土传统手工艺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以创新式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境遇下,从"非遗"扶贫的背景着力研究湘西苗绣的传承特色及遭遇的瓶颈,提出既要做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违背手艺的"手工本性",又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而不影响传承保护的"活态本性",寻求切实可行的建设性传承保护对策。
-
“工艺美术设计工作革命化”对海派文化的影响∗ ——以海派黄杨木雕为视角 2020-06-01
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来上海地区的工艺美术发展成果的展现——1966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展览会"为视角,探讨海派黄杨木雕工作者在"工艺美术设计工作革命化"下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的改变,由此产生的海派黄杨木雕在创作题材与创作风格上的转变,并使其获得"工艺美术界宣传画"的美誉。时光斗转,今日的海派黄杨木雕尽管拥有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号,但面对着传承人凋零、传承技艺丢失的窘境,海派黄杨木雕乃至更多的海派非遗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继续上个世纪的辉煌,是每个非遗从业者都应该直视的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