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4 条数据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0-11-28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非遗撷英(二十八) 2020-11-27
宜春版画起源于清代,是江南一带著名的民间木刻画艺术,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它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袁州版画、樟树版画和宜丰版画。
-
宜春市非遗保护中心到宜春学院非遗研究基地进行学习交流 2020-11-20
11月20日上午,宜春市非遗保护中心一行四人来到宜春学院,对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学习交流。座谈会上,宜春学院科研处易处长对该院非遗研究基地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作了介绍,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和音乐舞蹈学院分别结合各自非遗研究特色进行了工作小结。据了解,近年来,宜春学院重点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安采茶戏、万载开口傩,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宜春版画、客家山歌等作为挖掘、研究对象,通过申报科研课题、策划文创旅游、编排非遗元素节目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非遗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引导广大师生重视非遗保护,着力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一步工作中,宜春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宜春学院的合作,共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做大做强,推进我市非遗保护载体建设,让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与合理利用。
-
王文章:把握非遗规律,坚持守正创新 2020-11-16
非遗保护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科学把握当下非遗保护,尤其对非遗的继承与创新及其与文化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的思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非遗保护是原真性的保护,不是创意性的变异,因趋利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入非遗保护的范畴,把文化创意化当成非遗保护,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非遗,反而可能加速失去我们本应珍视和保护的文化本质。要防止文化创意化的倾向,在非遗保护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中,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不能侵害非遗传承,更不能代替非遗传承。
-
2020年江西省非遗档案管理和应用培训班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宜春举办 2020-11-13
2020年江西省非遗档案管理和应用培训班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宜春举办.
-
非遗撷英(二十七) 2020-11-11
高安采茶戏由明清时期瑞河两岸的瑞河戏、锣鼓戏、丝弦戏等剧种演绎而成,并吸纳了传入高安境内的高腔戏、皮黄戏、木偶戏和花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份,经过高安民间艺人数百年智慧的浇灌和艺术的提炼,尤其建国后得到几代艺术工作者的整合和开拓,逐步形成“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交错、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而深受高安广大群众的喜爱,并成为江西几大地方剧种之一。
-
非遗撷英(二十六) 2020-11-05
丰城市铁路镇碗泥岭村委会陂下村“古法制陶”技艺,是一种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由于这里丰富的竹木和陶土资源,使这里的陶瓷器技艺一枝独秀,在洪州窑其他窑口在宋元以降逐渐式微以后,碗泥岭陶器成为延续洪州窑千年窑火的传承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2020-11-0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