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晋城八音会调查报告 2020-06-01

    上党八音会主要流行于山西晋城、长治地区,因其气氛热烈、热闹非凡,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为调查对象,对其名称来源、历史沿革、乐器、曲牌以及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来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不让花边断了线——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承“非遗”常熟花边的实践尝试 2020-06-01

    常熟花边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和精湛的刺绣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产品曾经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技艺已濒临失传。

  • “非遗”传承到底该传承些什么? 2020-06-01

    5月8日,文化与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13位,涉及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绿茶(碧螺春、紫笋茶、赣南客家擂茶、婺源绿茶、信阳毛尖、恩施绿茶、都匀毛尖)、红茶(祁门红茶、滇红茶)和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六堡茶)4大茶类13种名优茶。

  • 非遗类拓展性课程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以“十字花边绣”课程教学开展为例 2020-06-01

    十字花边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风雨洗礼,其命运几经沉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三小学开发了"十字花边绣"课程,学校组织教师编订课程实施计划,制作课程活动手册。文章主要从学生自主选课,从兴趣出发,推进个性化教育;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技艺的准确和熟练掌握;观摩十字花边绣精美作品,给予学生精神鼓舞和正确引领;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建立家长微信群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教学,使这一非遗类课程教学有了高质量的保证,也促进学生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透过辽西土陶濒危失传看非遗小项目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其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传承人少、流传地域狭小、影响力低的小项目,是非遗保护中的难点所在。以辽西土陶为例,需求减少、影响力缺乏导致项目失去发展动力;效益不足使传承人难以继业;工艺规范限制了创新空间。突破这些难点的路径为:调动社会资源,增强传承与保护势能;加大宣传力度,壮大受众队伍,支撑项目存续发展。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 2020“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红拳(网络)大赛举行 2020-06-01

    为了贯彻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的理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传承弘扬红拳文化遗产、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培养青少年树立"习武修德,爱国强身"的意识,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承办,全国各地红拳推广交流中心协办的2020"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红拳(网络)大赛于2020年8月27~30日在西安雅阁会议中心举办。参加开幕式的有:

  • “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地方法制评述:兼论“非遗法”的反思与完善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 走近“赏石艺术”,丰富百姓生活 ——各地石友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0-06-01

    6月13日是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结合各地传承保护示范单位及相关地区实际情况,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