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浅析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国家级和江苏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概况,指出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中存在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学校教育比较薄弱、传承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政策和经费支持,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推动普查和研究工作,促进非遗数字化转型;实施文化重建,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非遗保护后继有人;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推进整体性保护,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等。

  • 乐平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之策略探讨 2020-06-01

    根据2017年的调查和统计显示,乐平现拥有新旧戏台458座,其中传统古戏台占多数,如此盛况着实令人惊叹。2015年乐平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填补了乐平国家级"非遗"的空白。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融合了带有乐平地方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成分,具有很好的历史、科学和学术研究价值,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细细品味、着力保护和传承。

  • 聊城运河秧歌在新时代下的新传承 2020-06-01

    山东省聊城市梁闸村的运河秧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对于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我们要利用年轻人们 喜欢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传承最淳朴的舞蹈。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提升公众对非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也能实现更好的 保护效果。另一方面借助青年群体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接受非遗、关注非遗,愿意加入传承的队伍,以此实现有效新传承。本文 对运河秧歌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现况进行了分析,对新的发展传承方式进行了展望。

  • 文化“涵化”与非遗传统美术的传承保护 2020-06-01

    文化"涵化"普遍存在于各类社会的各个行业,回溯近百年以来学界从民间美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概念的确定与普及,离不开中外文化"涵化"的过程。在20世纪进入非遗层面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文化"涵化"在非遗传统美术的传承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社会各层面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互动,唤醒了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并在一系列的文化与艺术的涵化过程中确立了他们的文化自信。进入信息化新时代,加速了文化"涵化"的新维度,既有横向不同地域文化的"涵化",又有纵向不同时间文化的"涵化",各方面力量推动了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持续性"涵化"。文化的活力来源于广纳四海,我们应保持开放的眼界、平等尊重的态度,才能在当下及未来新的文化涵化过程中保持中华非遗文化的健康生长。

  • 阿坝州牧区草地四县唐卡艺术手工艺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2020-0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目前拥有非遗名录项目数百项,藏传手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诸多技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优良的传承和开发应用,一直致力于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学习传统手艺,力推教育与扶贫相结合,促使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而十九大后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既发掘了民族手工艺的经济价值,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助农牧人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背装古饰文化传承与艺术价值研究 2020-06-01

    背装古饰给一方民众全新的娱乐方式的同时也传达着一些传统文化的积极思想。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以背装古饰构造为着眼点,探究背装古饰的艺术价值,以服装为载体,让消费者重新认识非遗元素。探究背装古饰的文化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以此体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价值和时代魅力,弘扬文化自信精神,呼吁人们关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视野下传统舞蹈的价值与传承思考——以蒙古舞呼图格沁为例 2020-06-01

    蒙古舞呼图格沁作为内蒙古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促进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多样性、树立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与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地理环境、语言和审美的改变,蒙古舞呼图格沁已面临失传的危险。鉴于此,我们以蒙古舞呼图格沁的价值为出发点,以蒙古舞呼图格沁为例,研究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非遗”传统舞蹈在高等院校的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2002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同年,"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举办,提出了"非遗"进入高等院校这一重要议题。2011年,国家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国掀起了一股"非遗"保护的热潮,剪纸、昆曲、舞蹈、古琴、篆刻、皮影戏等"非遗"艺术陆续走进了校园,进入了课堂,成为当下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