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广东“非遗”传承与创新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广东“非遗”舞蹈资源丰富,本地高等院校采用“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研究基地(“三基地”),改革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三育人”,拓展社会舞蹈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加大舞蹈教育为服务社会的力度。最终构建“非遗”舞蹈传承与创新性舞蹈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 中小学传统舞蹈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以非遗舞蹈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非遗舞蹈进校园等项目融入普及教育之中,对校园素质教育以及美育和舞蹈这种古老民族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各种强势文化时时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的渐渐弱化,进而形成传承平台的萎缩、传承关系的断档,传统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面临着濒临遗失的局面。如今校园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存在着随意性与单一性等诸多缺点,所以非遗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推进下进行延续与传承并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 非遗传统工艺传承突破的应变整合机制 2020-06-01

    非遗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非遗传统工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非遗传统工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变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众的消费需求,最终实现永续传承。

  • 论非遗项目韶关石塘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2020-06-01

    本文基于对韶关市石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制酒技艺传承观念、成本利润、市场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品牌建设和本地人联合等方面,对目前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传统技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日渐衰落、政府大力保护非遗技艺和扶持非遗相关产业的背景下,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协同促进对石塘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研究 ——以“南京剪纸”为例 2020-06-01

    随着创意新时代的到来,文创产业作为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南京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南方剪纸的主要代表,在中国非遗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高的艺术和美学地位。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南京剪纸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风格和形式上的创新性开发,使南京剪纸朝着新的发展方式迈进,以期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 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综述 2020-06-01

    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我国在《公约》框架下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这期间,作为“非遗”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舞蹈,其保护实践为“非遗”的分类保护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本文从申报与认定、记录与保存、宣传与展示、传承、理论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六个方面对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传统舞蹈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 动态时空下文化共享的身体 ——谈“非遗”传统舞蹈的“再创造” 2020-06-01

    非遗传统舞蹈作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物,对它的保护应放置于动态时空下,在挖掘相关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探寻保护的新理念与新实践;而对它的"再创造",则应当尊重持有者或传承人的选择权与话语权,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唤醒共同体、群体、个人这三重主体,使三者通过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的方式,让"非遗"传统舞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下保持活态传承与"再创造"的活力。"非遗"传统舞蹈的"再创造"需放置于社会与自然、身体与灵魂共存的场域中,平衡文化记忆中个人体验与群体理解之间的矛盾,完成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播,形成一种文化的共享。表演的目的除了展示、展演以外,最终应回归民间,鼓励全社会参与到"非遗"传统舞蹈的保护上,真正实现民族情感与民族技艺共通共融的文化自信。

  • 传统手工布艺老虎文创方向产品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传统手工布艺、传统刺绣、传统剪纸等等,以展览、交流、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但是,面对“互联网+”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式,追求实用型与功能性、舒适性的消费需求,完全传统的作品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群体的实用及审美需求。从传统手工布艺老虎在文创方向产品化研究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碰撞及实用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