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对宿迁市宿豫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所在地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给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策略,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东固传统造像新科技时代保护困境 2020-06-01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非遗保护提供了创新途径和渠道,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但东固传统造像的传承保护却因此迎来了新的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停滞不前
-
基于IP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展的活态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开发潜能。近年来,生产性保护方式的观点喧嚣日上。在新的媒介环境和市场环境下,非遗的IP产业链开发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一大路径。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产业运营理念,给非遗数字化和非遗艺术形式多样化开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但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因地制宜,不得以商业性牺牲非遗的传统技艺或文化蕴含。
-
艺术传播视角下的赣南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来,我国对各个地域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活态标本"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传承、积淀,是有着历史厚度的遗产,承载了人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信仰、经济以及审美。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以歌舞为基础的地方性戏曲,具有极为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极为优秀的赣南地区非遗代表,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极高,但是该剧种目前却存在传承和发展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传承和保护传统戏曲其实就是将传统的地方戏曲作为讯息传承给下一代,因此,在进行赣南采茶戏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时采取艺术传播模式当中的5W传播模式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情况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文正是基于此,采取拉斯韦尔的5W传播方式,主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受众四个角度,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保护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总结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
政策引导,非遗传承与非遗教育走进新时代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其后各地有关非遗的条例相继出台,部分如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1年10月1日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国内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早在2005年,广东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已经全面启动。条例中关于非遗教育的内容有: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探索 2020-06-01
作为我国重要少数民族之一,黎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黎族传统织锦工艺是黎族的核心文化之一,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广保护名录.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正是受到西方文化、外来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冲击,濒临失传,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然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大事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及启示* 2020-06-01
当前,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逐渐成为对非遗进行数字治理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通过对广东、浙江、山西、福建4省非遗数字化保护整体情况、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可供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非遗新路径,从而促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全面发展。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社团活动相融合 ——以“太平鼓与学校社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各地人文地理等环境不同而不同。兰州太平鼓是地产兰州,辐射周边的一种鼓舞艺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社团活动在引入非遗项目后,采用相应的措施,在学生中间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将技能与文化一同植入学生内心,为非遗传承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