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3D打印技术在河北非遗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但由于其材质与工艺的特殊性导致不易收藏与呈现.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与开发中得到了一定推广,本文基于3D打印技术的技术特征,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视角,对3D打印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河北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思路

  •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紫金奖”金奖作品《昔蓝,惜蓝》解析 2020-06-01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乡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以南通二甲镇为例,探索"文化+"乡村振兴模式,挖掘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将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系统组织与既有空间环境的系统改造相结合,使乡村的产业振兴、农民增富与村镇环境的优化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的综合事业,由此催生富有生命力的特色田园乡村,也由此实现民间非遗技艺的可持续活态传承。

  • 搞好“非遗”保护 传承民族文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财富。勤劳聪慧的郾城人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传承和合理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也是漯河市郾城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 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全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培训班圆满落幕 2020-06-01

    (本刊讯记者陈永鑑)为了提高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2020年8月17日至8月20日,由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2020年全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培训班在汉中市南郑区开班。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张智林、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 ——以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为例 2020-06-01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综述。在分析扬州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构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特色库的意义及其定位,进而探讨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的建库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内容框架设计、内容建设及发布,以及特色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后期维护问题。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 2020-06-01

    2020年3月27日,由省文旅厅、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必滔、省文旅厅党组书记石建平、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等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合理性探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有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主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格局,这对于弥补和完善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而造成的空白是有利的。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确立能否对非遗项目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做好传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下,不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亟需综合处理部门来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位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

  •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问卷调查与基层大众保护意识提升思考 2020-06-01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根据《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省级非遗项目488项.作为一项江西省发展类智库报告,它也是省内手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而结合这一报告内容,江西也在当地开展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问卷调查分析,基于基层大众保护意识提升思考江西非遗保护的相关问题.在本文中将着重调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基层大众非遗保护意识相关策略进行思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