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至关重要的类别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阐述民俗类非遗的识别认定、演化规律的遵循、重视民众参与、发展特色旅游等,提出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
关于基层文化中心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早在2011年就被颁布出来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民间很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走向流失,所以,从基层文化中心来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笔者在此文以汉中市的基层非遗保护工作为例,通过分析汉中市基层文化中心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在基层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
-
浅析非遗文化大竹竹唢呐的现状与传承机制 2020-06-01
大竹竹唢呐作为四川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但与许多民间乐器一样,大竹竹唢呐主要因传承机制、审美变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一些现实原因,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一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及挑战,对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且直接对这一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较大阻碍。
-
县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中的职能作用探析 2020-06-01
自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县文化馆作为非遗保护的责任单位,应当凭借其特有优势,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县文化馆在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做好该项工作上仍有较大差距.本文意在探析县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中的职能与作用,提出县文化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
-
网络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与传播——以故宫文创IP的打造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保护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非遗大都是少数人之间传承的活态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大众文化来说较为闭塞。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非遗保护迫在眉睫。当今环境下,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成熟,以其独有特性在非遗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途径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环境使非遗进行活态传播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
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鄂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多项已被提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文保工作也一直在进行。本文基于鄂州市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对于新时代的非遗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部门新的方向和措施展开叙述。
-
区域、空间、文化共享的“非遗保护”模式构建 ——以西北少数民族刺绣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护中,如何采取适应项目自身特点的保护举措,是社会各界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刺绣的特点、传承方式及保护现状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关注非遗项目所承载的共同集体性记忆角度,提出应在形式与内涵层面,建构一种适应项目传承的具有文化认同的资源共享的保护模式。
-
淮北大鼓的非遗传承困境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淮北大鼓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第一批曲艺类项目,面临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多媒体娱乐的双重冲击。通过对淮北地区濉溪县文化馆的调研,依据我国现行非遗政策的普及与实施情况,发现淮北大鼓的基层传承与保护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包括基层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传承教育链、面对新媒体传播方式,以及政府在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中的立场与态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加强宣传、塑造文化品牌的非遗保护路径,为当前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所面临的现代传承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