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得到进步的重要表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分析非遗文化保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问题,探索非遗文化保护的传承措施,提出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创新,保护群众文化特色,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 试论渔篮花鼓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的视角 2020-06-01

    渔篮花鼓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承载着江南文化的历史记忆,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文明财富。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更迭的冲击,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笔者将非遗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与该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结合思考,以开辟渔篮花鼓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延续其鲜活的生命力。

  • 道明竹编文化创意家具设计研究 ——以屏风设计为例 2020-06-01

    道明竹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整合现有资源,梳理文化脉络。将传统技艺与设计相结合,让竹编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从竹编文创设计出发,探析非遗传承与文创设计的结合,并秉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态度,为崇州竹编非遗产品转化为提出新的设想。

  • 青海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现代社会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传承面临后继无人困境,完整保留传承人信息文献等档案对延续非遗项目生命具有重要作用。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拥有古老历史与美丽自然环境,孕育有灿烂的本土文化,探讨青海藏族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问题,对于弘扬和传承地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华和智慧结晶,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旅游产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现状,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统一关系,为旅游促进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协调统一,为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浅析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20-06-01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着许多优秀文化遗产。面对得以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被活化;同时,还要从我国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出发,分析探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基于传承主体视角的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遗传承人包括"传授者"和"承袭者"两类行为体,传承是传与承的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的"活态化"。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传与承的主体,又要为两者互动循环提供足够的空间,最终目标是形成本土非物质文化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的发展和繁荣。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与发展趋势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非遗"博物馆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以"非遗展馆"命名这类"非遗"专题展示空间逐步达成了共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显然对"非遗"的传承与弘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非遗"展馆的建设背景、主要形态、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非遗"展馆的建设做梳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