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深圳剪影非遗项目的保护方法思考与研究 2020-06-01

    剪影,也被称之为是"剪像".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承艺术,在当前广东省汕头、汕尾和深圳地区得到了延续与留存,且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性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剪影获得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名,且在次年位列非遗项目行列,并获取了"广东民间艺术节"的特别奖.作为一门精细化的手工工艺,剪影非遗项目的发展对于剪影人有着严格的要求,且对于艺术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有着明确的标准

  • 皖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机制研究——以五河民歌为例 2020-06-01

    皖北地区存在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类型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浓郁地方特色,还蕴含传统文化内涵。进行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对于非遗项目认知程度不高,地方缺乏有效保护与传承措施,导致诸多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当前地区在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使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民间音乐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民间音乐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根本,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让民间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相关行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从我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探寻了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保护路径与传承路径。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融汇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全球化的科技发展及文化融合,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旧文化的更替使我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 浅谈如何以非遗博物馆为阵地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2020-06-01

    博物馆是人类尊重历史、珍视艺术和崇尚科学的产物,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凸显.如何以非遗博物馆为主线,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非遗保护意识,使之永久传下去,这是摆在每一位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

  • 新媒体如何“盘活”非遗 ——以“在柳州”APP“龙城匠心”访谈系列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非遗匠人们成百上千年来积攒的智慧,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它们永远成为历史。然而目前社会上坚持使用古法手工艺让非遗文化持续发光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大部分人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新闻报道的触角延伸到他们身边,才能让他们的"高光时刻"得以重新绽放。本文结合笔者对柳州1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的深度专访经历,探求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使用笔尖上的报道"盘活"非遗,让更多普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从而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

  •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机制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从非遗保护的分类方案、评估机制、基地建设、交流活动、动态传承、专项研讨、保护网络七个方面对非遗保护制度机制进行新的探索,建立京津冀有效的传承保护体系,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提供动力.

  • 蛋雕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联合国在2003年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全球范围内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问题逐渐被公众所了解,越来越多的有着优秀历史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被重拾,并且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间技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传统民间技艺具有多种价值的技术工艺,起源并且传承与民间,与历史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是国家和地区文化在现实中的反映.蛋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手法精巧,表现形式多样,创作风格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同许多濒临的传统手工艺一样,因其蛋雕多是家庭小作坊经营,因经济原因、制作方式等原因,在传承与保护上面临着危机,虽然在群众对非遗的重视与保护下蛋雕手工艺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市场地位,但蛋雕艺术更要解决的是去总结出对蛋雕手工工艺的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行再挖掘.更好的去传承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