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活人,具有活态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文章通过分析非遗传人的特征、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中的几种悖论,提出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几种途径。

  •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2020-06-01

    以黄梅县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馆所收集的黄梅挑花服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实物考证、采样绘图等研究方法,以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系统地概括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种类及特色。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分为十字针和牵针两大类,其中十字针包括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主要用于挑制图案的整体框架;牵针包括直针、虚针,主要用于点缀图案细节。通过对黄梅挑花服饰刺绣针法技艺的分析,以期弥补黄梅挑花针法研究领域的不足,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 北京市非遗项目意拳的历史成因与传承发展 2020-06-01

    为了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意拳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促进其在当前环境的传承发展,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意拳历史的流源及发展、意拳本身的价值、保护传承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同时吸取西方搏击的训练方法,加上王芗斋自身的领悟,使得意拳得以产生。意拳消除了繁琐的套路,对武术的时代性创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意拳具有技击防卫、健身养生、文化传承等价值功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意拳的家庭、师徒和社会组织传承存在不足,限制了意拳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建立专门研究意拳的机构,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传承人的选材,加强宣传力度,推动意拳非遗活动进校园、进警营和各大传统武术比赛,在保留自身的的特点基础上加以创新,扩大社会参与人群。

  •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足与提升研究* 2020-06-01

    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对其精心保护,但在现实中,因保护意识不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体制机制不顺以及文化的弱势等而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诸多破坏,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建议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协调机制建设,重视文化权,严禁“建设性”与“保护性”破坏,加强非遗传承与保护,以及用“活态”方式保护和传承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等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 非遗视角下高校传承与保护寒地黑土艺术的有效策略 2020-06-01

    地方高校规模大,受教育者众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寒地艺术的形式与现状,其次对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非遗提出了新的思路,依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通过加强“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非遗”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非遗”学科,组建社团和营造校园氛围、编写适当的”非遗课程”教材多方面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 音像遗产保存的认知与实践 2020-06-01

    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今年八月联合主办了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以此为契机,本文从"音像遗产"的概念切入,梳理了音乐档案保存与"非遗保护"的关系。在厘清认知的基础上,本文亦从实践工作中的"高质量数据读取"和"合理化作业流程"两个角度出发,整理了多位专家授课中涉及"音像遗产"保存的实操技术要点。

  • 高校服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证研究 ——以百色学院为个案 2020-06-01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以百色学院为个案,根据近年来的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该校在地方非遗保护传承上的资源优势、相关举措和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与工作建议。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20-06-01

    乡村振兴策略也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有一个伟大乡村繁荣发展的计划,更是开启农村时代改革的新钥匙.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发展乡村经济,另外还需要保护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的拓展农民的视野,增强法律法规的认知和保护,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乡村经验提升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