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遗”视野下毕摩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现如今,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非遗"的视角出发,分析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所蕴含的旅游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中的现状及问题,探析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毕摩文化,充分体现特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使毕摩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
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浅析 2020-06-0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单个项目保护基础上的进阶举措,通过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夯实非遗发展土壤,打通非遗项目之间孤立保护的弊端,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政策.2019年,荔湾区创建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获得广东省文化厅的批复同意.笔者结合全程参与本次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工作的心得体会,从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标定位、整体性保护、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荔湾区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思路和经验.
-
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在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的意义 2020-06-01
贵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些独具异彩的民族文化生态中,彰显着民族文化迥然不同的活力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使贵州文化生态的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体现了非遗要在其生存语境中传承的理念,它可以使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得到整体性保护和集中展示,并获得文化生态方面的立法保护,促进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完整性、有机性和应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
保护传承 促进发展 对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开展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海口市群众艺术馆、龙华区骑楼老街等地现场调研,并前
-
做好非遗保护 助力古镇旅游——以重庆古镇为例 2020-06-01
重庆作为网红旅游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随着古镇磁器口及洪崖洞的走红,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青睐重庆古镇。我们要保护古镇非遗,继承与传播古镇文化,利用非遗档案元素,做好重庆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助力古镇旅游。一、重庆古镇非遗概况(一)重庆古镇非物质形态文化。古镇物质形态文化及非物质形态文化构成了古镇的历史环境与文化韵味,也是古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全国首个"孝善之乡"丰盛古镇,孝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古镇蕴含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走马古镇有着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口
-
牛乐:发挥学校平台优势 促进非遗活态发展 2020-06-01
牛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后来的发展证明,研培计划的实施契合了《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
非遗传承漫漫薪火路 2020-06-01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到此时,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展示活动,以此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今年的主题为"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
对曲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