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6 条数据
-
高启笔下的采茶人 2020-06-01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明〕高启《采茶词》2006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榜上有名。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就有名茶制作的内容入选,可见我国对于茶产业的关心与重视。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学旅行的有机结合——以贵州石桥村古法造纸为例 2020-06-01
石桥村皮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后,其造纸技艺得到了有效的活态性保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传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此,试从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分析石桥皮纸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展的可行性,并以研学课程为核心提出改进石桥古法造纸研学旅行形式,使其适应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传播的要求,以期对石桥皮纸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播、传承给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
丸泥之中闹乾坤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名人 ——袁六顺 2020-06-01
用江苏宜兴丁蜀的陶土制作的紫砂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更是一壶难求。溧水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陶艺传人、晶桥镇邰村魏家自然村村民袁六顺,潜心紫砂壶制作二十年,丸泥之中闹乾坤。2019年5月1日,他在北京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领取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名人”荣誉证书,全国仅有31人获此殊荣。
-
旗袍文化进课堂 非遗项目吐芬芳 2020-06-01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在引入“双顺”传统知名品牌旗袍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与石景山区文委联合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拥有非遗项目的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传统技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宽基础+岗位模块+传承技艺”课程体系。
-
“滇之瑰宝 ——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 2020-06-01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
小非遗 大世界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技艺 2020-06-01
小非遗诞生记毛猴这个名字,对于北京以外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新奇。金丝猴?猕猴?还是其他什么小动物?当他们看见这项北京非遗的时候,心里又平添了更多的问号。是个标本吧?它身上的毛是植上去的吗?当他们知道了毛猴的制作工艺后,都会啧啧称奇
-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以黎明职业大学传承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却因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本文以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为例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对策,以期为郴州市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促进社会对饮食类非遗的重视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