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7 条数据
-
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产品的融合开发——以东阳蓝印花布为例 2020-06-01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相融合既可以挖掘非遗文化的创意价值,提升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遗文化新的活力.文章以东阳非遗——蓝印花布为个案,收集分析其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其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应用于设计实践,意在推动基于非遗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助益.
-
悟龙狮精神,养浩然正气 2020-06-01
“龙狮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将“非遗”进行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和实施“龙狮舞”艺体课程群来实现文化传承,促进儿童发展,使之成为自信、雄健、灵动的儿童。
-
试析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本地幼儿园课程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本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优秀资源,也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人文化、综合化的切入点。徐州地区幼儿园“非遗课程”的开发,应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为目标;其内容的选择宜从架构经典模块、甄选合适内容、改造创生课程资源三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课程的实施路径可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区角活动中和游戏活动中。
-
开拓种养致富路 奉献药都赤子心 2021-08-26
开拓种养致富路 奉献药都赤子心
-
数字化传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与有效活用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媒介,以新媒体为基础的“非遗”影像记录制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迅速,而我国针对“非遗”项目开展的影像数字化采集与传播工作仍任重道远。我国要解决“非遗”影像记录的保存与利用问题,首先需要探讨“非遗”影像记录开发与活用的手段与模式,通过整合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表演传承人等群体力量进行“非遗”影像记录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其次亟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借鉴学界已有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基础上,以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子项构建“非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来规范开发利用行为,防止对“非遗”影像记录的过度开发和滥用。“非遗”影像记录可用于数字化博物馆、体验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非遗”影像记录的二次利用和创作过程中,必须重视与此相关的著作权问题,妥善处理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与表演传承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
基于R M P分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姿态万千,发展海洋非遗旅游是发挥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优势、活态保护与传承海洋非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RMP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概况、旅游市场、产品类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应加快以资源为优势,合理有序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海洋非遗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发挥创新驱动引擎作用,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海洋非遗旅游开发保障机制。
-
后申遗时代促进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科学发展对策新探 2020-06-01
在后申遗时代,为解决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必须大力促进京杭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科学发展。为此,应当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创新与提质运河非遗旅游产品,打造运河非遗旅游大格局,构建公平合理的非遗旅游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
非遗传承: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区域样本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我们从组织机制、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系统地展开非遗传承进校园,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模本,达到了培植学生对非遗文化兴趣、传递非遗文化、引领了解非遗文化内涵、提高丰富学生非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