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1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17)

共检索到 217 条数据

  •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化的热度不减,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多重考验。传统的方式、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以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阐述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本土非遗项目的重要作用,并分析、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推广和运用。通过应用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呈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

  • 基于非遗保护视域下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开发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性,虽经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为了保证体育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保护中应遵循其原生态性、文化整体性、空间区域性原则;利用传承人传承、博物馆传承和国家政策保护的方式,形成三方合力保护,并善于创新传承方式,积极开发体育非遗的教育、文化与经济价值,为体育非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 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 2020-06-01

    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和发展动力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基于"博物馆+非遗"模式下,极大地促进了文博创意衍生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众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加强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可以切实保护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博创意衍生品,推动文化事业的长效发展与运作。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非遗"模式下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展开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些许帮助。

  • 探讨核心素养下非遗美术课程的开发——以雕版活字印刷为例 2020-06-01

    在全球发展日渐国际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美术课程开发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背景下从非遗双语美术课程开发的背景,内容,原则等几个方面通过雕版活字印刷课程为例来阐述非遗双语美术课程开发的价值。

  • 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件电子化保护浅析 2020-06-01

    在当今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或民族宝贵的记忆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 科研、 教育价值.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在内容、 载体、 主体、 传播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特点,文件电子化出现的趋势与所需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同时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对非遗档案保护工作不重视、 缺乏电子文件管理和保护知识、 知识产权问题凸显等新问题,这对保护和传承者带来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湘潭市为例,通过走访调查、 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实际提出了借助新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 利用网络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档案的宣传推广工作、 建立非遗专题档案数据库、 加强档案立法保护等应对措施,希望能通过加强电子文件的保护措施来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使保护非遗的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杨家埠年画为例 2020-06-01

    山东省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极具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是传统文化艺术之乡,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就当前来看,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还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研究——以端午节为例 2020-06-01

    十九大上,我国提出"用‘互联网+’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描述为"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已经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本文以端午节为例,首先介绍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分析了以端午节为代表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并在研究其发展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所帮助。

  • 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产品的融合开发——以东阳蓝印花布为例 2020-06-01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相融合既可以挖掘非遗文化的创意价值,提升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遗文化新的活力。文章以东阳非遗——蓝印花布为个案,收集分析其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其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应用于设计实践,意在推动基于非遗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