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5 条数据
-
不起眼的麦秆变身记 2020-06-01
4月17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的一项非遗推广活动上,一名65岁的妇女将自己手工编织的麦秆花篮摆上了展台,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哇,手工好精细!"围观的人们忍不住赞叹。花篮的主人,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保麦秆花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奎鲜,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麦秆花篮技艺,40年来,靠着一双巧手,她将不起眼的麦秆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花篮。
-
基于CMF的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的传承创新及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国非遗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我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不复往日辉煌,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对非遗工艺美术来说,通过对其色彩—材料—表面处理进行分析解构,并数字化记录下来,不但能实现对其视觉特性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也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启发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创作,或通过更多业界人士在功能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起到对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更广泛的宣传效果。
-
非遗校园活态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以玉溪青花烧制技艺校园传承为例 2020-06-01
职业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玉溪青花烧制技艺的校园传承个案中,通过职业院校的参与及其对烧制技艺、传承人才培养、非遗知识普及、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探索和实践,使玉溪青花的烧制技艺恢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其活态化传承奠定了重要基础.
-
黄华山三冬老酒酿造技艺入选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0-06-01
2019年2月25日,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福矛酒业集团旗下品牌——黄华山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成功入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黄华山“三冬老”黄酒,采用独特的建瓯乌衣红曲黄酒酿造工艺,选取乌衣红曲、优质糯米为原料,在适宜的季节酿制,经低温长时间发酵和3年以上储
-
如果汉字会说话 ——访谈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林 2020-06-01
雕版印刷术伴随着扬州这座城市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然而这项曾经让扬州城名噪一时的传统技术,由于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和现代印刷技术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6年以来,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项目相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及随着有关部门的重视,"非遗"话题热度逐渐上升,人们的目光慢慢转移回到了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所蕴含的人文信息和历史价值还有工艺流程都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7月29日,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心、荣宝斋团委、《艺术品》期刊共同举办的"如果汉字会说话——谈雕版印刷的工具制作和使用技艺"非遗讲座在荣宝斋大厦开幕,活动由荣宝斋副总经理李学焦主持,主讲人是全国唯一掌握全套纯手工雕版印刷技艺并且可以运用到古籍生产的机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副社长张永林。本期"拾遗"栏目特别邀请了张永林社长谈谈他所认识和专擅的雕版印刷技艺。
-
洋弟子拜师:“我在重庆学非遗” 2020-06-01
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实践浅论 2020-06-01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中医认知与实践体系、高商品率及巨大产业价值而呈现出复杂的价值面向,因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本文将梳理新会陈皮制作技艺在非遗文化保护框架中所主导的延伸陈皮产业链条、强调集群发展、产学研结合、丰富参与主体等措施,探索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点,跨界与创新的可能,以及多部门联动功能的实现,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与理论探讨。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之路 2020-06-01
非遗+项目体验 高标配置旅游体验 苍山洱海,守护最质朴的蓝白之韵。飞针走线,扎出千年时光。大理扎染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地白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之一,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