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策略浅析 2020-06-01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与生产的结晶,也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体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离不开翻译。本文重点探讨了蒙古族非遗的英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播蒙古族文化。

  • 中国篆刻的世界级“非遗”属性 2020-06-01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的中国篆刻艺术真正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天才,具有重要的综合性价值。对其"非遗"属性的审视及传承、保护需要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

  • 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执法机制存在的问题 2020-06-0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步,加剧了文化竞争的激烈,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亡,甚至濒临灭亡的危险。像刺绣、中医药、针灸、雕刻和陶瓷烧制技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非遗的生存进步和保障机制都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后,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非遗保障的执法机制,增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

  • 指尖上的传承 针线里的中国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再掀非遗热潮 2020-06-01

    6月9日晚,为期6天的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圆满闭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副会长陈大鹏、杨兆华、孙淮滨,副秘书长杨峻、彭燕丽、李进才以及中纺联相关机构的领导出席锦绣中华非遗服饰闭幕秀。6天来,艺针忆绣、白鹭为霜、白蛇惊变、布衣经纶、云想彝裳、木真湘韵、苗净千寻、挑绣之韵

  •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但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变迁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严峻挑战,面临非遗财政经费支持不足、专职人员缺乏、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断代困境等问题,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要加快从政府组织引导,完善传承机制,加大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育以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市场运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朝阳市委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珍视。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加强对非遗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基础工作薄弱,资金匮乏等因素,导致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与文化遗产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促进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调动、发挥社会力量,采用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

  • 地方高校推动本土艺术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该文根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的困境,从新时期高校的第四大基本职能出发,解析地方高校推动地方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势和作用,阐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同地方高校的功能和职能相结合,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非遗的有效途径。

  • 贵州黔东南地区非遗与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具有不可估价的宝藏之一,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黔东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本文从黔东南非遗概述出发,以非遗的成因与类别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此提出和谐发展之下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非遗在与生态文化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延续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凸显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