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凤阳县为例 2020-06-01
凤阳县有着享誉全国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本地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内涵深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与设计感,宣传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笔者设想通过加大地方宣传,以创意为指导,提取凤阳非遗元素,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IP等途径去开启凤阳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
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存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因而,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对音乐类非遗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无疑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从以保护为主展开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加强非遗与文旅融合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两个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
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做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物质生活变得充裕,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非遗文化正可以借着这块肥沃的土壤继续发扬壮大。
-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使命探讨 2020-06-01
博物馆作为具有文物研究、文物展览、社会教育等多重功能的社会公共机构,其不仅能够为各类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提供保护,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也同样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基于此,本文对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使命进行了分析,同时为博物馆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使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制茶技艺传承与利用* 2020-06-01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究——以非遗艺术特色为背景 2020-06-01
非遗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内容,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的特色内容,融入到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促使其形成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也成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文化全球化发展与融合,具有地方性的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此,本文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究——以非遗艺术特色为背景”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非遗艺术特色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非遗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对文化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审美和知识性的基础上,非遗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讲究与时代结合、具有趣味性。现阶段我国正在展开扶贫工作,扶贫从物质扶贫扩展到文化扶贫。帮助贫困山区的人们,过上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日子。文化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做好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非遗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先阐述文化扶贫和非遗衍生产品的概念,探索非遗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促进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希望能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陕北秧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陕北秧歌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综合性民间舞蹈形式,早在2006年就已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此后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保护与发展,但由于传承断代、民间非遗保护意识不足、文化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陕北秧歌的发展也同样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此,本文对陕北秧歌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为陕北秧歌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