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我国又迎来了一次解决非遗传承与创新问题契机。研究认为,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利用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再创造,是实现非遗传承与万众创业这一双赢局面的最好机会。因此,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提出创新创业与非遗传承结合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形式研究——以湘西墨戎苗寨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湘西州地区内"非遗+旅游"融合较好的景区——墨戎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取证,总结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形式主要为开设"非遗专题博物馆、非遗技艺传习所、非遗商店——传统柜台式销售、游客即时消费和可携带的非遗产品"四种形式,并根据调查结果,指出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 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开班 2020-06-01

    8月11日上午,由文旅部、教育部以及人社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举行开班式。福建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和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有关领导以及福州评话、伬艺、南平南词30位非遗传承人参加开班式。

  • 文化自觉下非遗进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 ——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而在越来越强的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正逐渐在主流浪潮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非遗进高校、进课堂的倡议。整个推动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一片可喜之势,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自觉为研究视角,深入研究非遗进高校、进课堂的传承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高校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 “非遗”舞蹈校园教学初探 2020-06-01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宣言》中倡导:“面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教育传承的实现,不仅是高等教育,也包括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社会方式的教育都参与进来。”中小学校中的“非遗”舞蹈云南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各市县的中小学积极开展了“非遗”进校

  •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基本模式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且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需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身特性,遵循非遗工作规律,总结成熟经验做法,借鉴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基本模式。建档基本模式的初步探索按“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五环节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涉及该环节的重点细节,模式整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人文生态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具有文化主导优势的文化传播载体,在非遗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的整体人文生态也起着良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人文生态以及高校人文生态释义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人文生态的关联阐释,由此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人文生态产生的系列影响。

  • 乡村振兴视阈下非遗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振兴先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与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本文以S县为例,研究当前县域乡村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