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用适合儿童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课程视角下的非遗实践活动探索 2020-06-01
三月三迎神赛会是泽国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更是一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点燃?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学科文化中的诗词、体育、音乐、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创新传承体验路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研发出"记忆泽国——非遗传承三月三"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
北京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现状及建议 ——以古北口村为例 2020-06-01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见证,是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的重要资源。北京作为首善之都,不仅拥有大量非遗旅游资源,而且面临着乡村旅游市场升级的浪潮。古北口村是北京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民俗旅游这一载体,非遗资源与旅游达到了和谐共生的状态。但自上而下的非遗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非遗项目种类的丰富、非遗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适当的引进外来企业与资金等措施有利于古北口村非遗旅游活化。
-
花边非遗 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 2020-06-01
常熟花边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社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说,花边社团在常熟市中小学中的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花边技艺难度大,实用性差,与生活脱离严重.如何使花边非遗深入学校,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对花边社团建设提出了树立校园文化意识、学科融合、社团结合、专家引领四个建议,希望在这些措施下,将学校打造成高品质的校园
-
楚式漆艺的非遗新生之路径探究 2020-06-01
楚式漆艺是中国漆艺发展史上的高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在当今中国推进非遗新生、匠心传承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将优秀的楚式漆艺以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路径来传播和开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楚式漆艺传承人等相关的漆艺作品、大漆跨界的成功范例和当下时代特色,对楚式漆艺的新生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以期助力楚式漆艺能被更多人认知和参与,传承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对其进行保护、展示与传播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国家建设非遗展示设施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展示场所,并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征。但基于非遗本体项目的特殊性及活态性,在现有的非遗展示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态化的问题。
-
湖北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非遗”的浪潮,并受到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无形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许多的威胁,越来越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面临消失的危险。本论文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继承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构建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戏曲传承新天地 ——以耍孩儿进高校课堂为例 2020-06-01
“耍孩儿”作为雁北地区地方戏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蕴含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凝结着本地域的民风习俗。由于现代多样化文化媒体的冲击,耍孩儿戏在新时期传承发展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拥有优秀教育资源优势,在“非遗”保护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多渠道开展“耍孩儿戏进课堂”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地方戏的认知,力争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开拓新的路径。
-
泰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1 年5 月23 日,泰山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遗,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