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以山西徐沟背铁棍为例 2020-06-01

    清徐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山西的民间表演艺术,于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徐背铁棍的发展传承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立足于当代语境,力求通过对山西非遗 ——徐沟背铁棍的个案分析,创新其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方式,探究非遗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 新媒体语境下什邡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四川什邡是著名的晾晒烟生产基地,晾晒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晾晒烟传统技艺也日渐落寞,为了传承和保护晾晒烟传统技艺,实现传统晒烟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分析什邡晾晒烟传统技艺传承的现状,从新媒体视角探究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推广方式和品牌塑造,促进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 走向公众:口述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口述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化,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口述史的应用可谓是引发了一场革命,它不仅为非遗研究与保护保存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将丰富的非遗技艺推向公众,为非遗发展受到社会公共关注搭建了桥梁。重视口述史在非遗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将有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在传承人保护制度的规定上没有良好的贴合现今的社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也造成了传承人认定制度存在不足、权益保护程度低、退出模式存在不足等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和现实情况的考量,应及时采取完善认定模式、创设濒危非遗传承人抢救机制、保障对传承人的有效扶持、完善传承人制度的退出机制等对策予以解决。

  • 非遗文化传承教育“课程化”实践研究 2020-06-01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学校课程教育中成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在学校课程化的实践对策,以加强非遗文化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

  • 新疆阿合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语境中的新增文化符号 2020-06-01

    阿合奇县位于中国西部天山山脉腹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为阿合奇县的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文化因素逐渐被纳入文化市场的开发领域。近十年来,在阿合奇县非遗传承与发展潮流中产生了许多新文化符号,这些新增文化符号在阿合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文化馆如何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鄂温克旗非物质文化保护状况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文化综合性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馆作为基层非遗工作的直接保护单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当地少数民族以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普查、搜集、整理及申报项目等保护工作.现阶段,基层文化馆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并且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对于工作30年的鄂温克旗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以下分析和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传统的以师徒制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当下社会的多元冲击下并不能对非遗起有效保护作用。非遗的传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现代化",其依据是非遗在当下面临的两种主要矛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途径将非遗与现代深度融合,并针对这几种途径下的教育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为非遗学校教育传承建立体系;在社区教育中注重非遗的场域性;借助数字资源辅助现代传承教育;重视传承教育培训的后价值;从教育学视角下研究非遗传承主体的特征等,合理、高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才能更好的保护非遗。